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FIGO1995年报道22428例浸润性宫颈癌的年龄分布,40岁以下患者占25%,60岁以上为34%,大部分为40-60岁,约占40%。回顾性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宫颈癌死亡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由70年代的10.70/10万下降至90年代的3.89/10万,下降了63.64%。大多数发达国家宫颈癌的死亡人数也呈绝对地下降趋势。但是近年来国内外资料显示,宫颈癌各阶段发病年龄均有向前推移的趋势,英、美、西德、瑞典等国家已有类似报道,年轻宫颈癌患者有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这一现象已引起妇科肿瘤学界的高度重视。
文献报道对年轻宫颈癌的年龄划分有30岁、35岁、40岁不等,根据国外文献,将35岁以下的宫颈癌称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简称年轻宫颈癌)。
年轻宫颈癌在临床、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点,目前围绕年轻宫颈癌的最大的争论在于:由于其本身不同于中老年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是否决定了年轻宫颈癌的预后也有别于中老年宫颈癌?而年龄作为宫颈癌的预后因素目前尚无定论,多数作者认为年轻宫颈癌的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相反有作者认为<35岁(或<40岁)者预后较好,特别是ⅠB期患者,亦有作者认为二者预后相似。
本研究通过年轻宫颈癌组与中老年宫颈癌组的比较,探讨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变化,总结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特点,与同期中老年组对照,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期提高今后对于年轻宫颈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目的:
1.回顾性分析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
2.总结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以期提高今后对于年轻宫颈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材料和方法:
1.选取小于等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有完整随访信息,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者53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收治的36-60岁的宫颈癌患者180例作为对照。
2.对全部病例予随访,随访途径通过电话联系、书信或本院复诊。通过围绝经期综合症量表(改良的Kupperman标准,1999)调查患者出现围绝经症状情况,评分15~20为轻度,评分21~35为中度,>35为重度。
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两个独立样本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R*C表资料的Chi~SquareTests及FishersExactTest。比较两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生存分析的Kaplan~Meier曲线法和Log~rank检验。影响年轻宫颈癌的预后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1.我院小于等于35岁的宫颈癌占全部宫颈癌的比例,由1991-1995年的7.14%,增加至1996-2000年的16.98%,2001-2005年的20.08%。
2.一般情况比较:35岁以下组和36-60岁组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23.0岁、21.7岁,35岁以下组和36-60岁组中初婚年龄≤18岁、≤20岁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8%,22.6%和13.9%,38.3%,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35岁以下组和36-60岁组的平均孕次、产次分别为3.4次,1.8次和4.0次,2.7次(P<0.05),两组中孕次≥4次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7.7%和55.6%,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文化程度构成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9.87,P<0.01)。研究组中肿瘤直径>4cm病例所占比例(68.8%)明显高于对照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临床病理特征比较:35岁以下组和36-60岁组接触性出血、不规则出血症状的比例分别为71.7%、24.5%和55.6%、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颈癌病理类型均以鳞癌为主,非鳞癌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中低分化病例所占比例49.1%(26/53),高于对照组25.6%(46/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P<0.01),说明研究组宫颈癌的分化程度较差。研究组淋巴结转移率27.9%(12/43)与对照组的淋巴结转移率31.5%(45/14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97,P>0.05)。
4.预后:两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宫颈癌患者总的3年生存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年生存率(8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5,P>0.05)。多因素的COX回归统计分析得出:影响研究组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宫旁浸润,影响对照组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
结论:
1.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发病呈上升趋势。
2.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接触性出血,临床工作中对“宫颈糜烂、宫颈炎、不规则阴道出血”就诊的患者应提高警惕,注意与宫颈癌的鉴别。
3.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患者更加注重个体化的治疗如保留生育功能及卵巢功能,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仍强调综合治疗。
4.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预后因素主要是宫旁有无浸润,其他可能还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