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脊柱畸形矫形后需要一个坚强牢固的骨融合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可用作植骨融合的材料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其他各种合成的生物材料。由于小儿自体骨移植存在诸多局限因素及生物合成材料的昂贵与不稳定性使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小儿脊柱融合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同种异体骨移植的骨生成能力及被吸收率的观察,以及引起宿主炎性反应及免疫排斥的相关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进而使同种异体骨移植降低降低排异反应增加生成能力的相关实验研究越来越多,具有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库也使自体骨移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成为可能。本研究按照融合材料不同分为三组通过临床观察及相关免疫学检查对我院123例脊柱矫形植骨融合患儿的术后情况作出分析,得出结论为尽管大量的同种异体骨移植会有早期的免疫排斥反应,但若将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应用会减少排斥反应并能得到较牢固的融合结果。同时通过动物试验采用一般组织学观察;四环素荧光标记及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研究异体骨移植后愈合的一般组织学变化;观察哈佛系统参与异体骨成骨及重建的情况并观察异体骨移植后BMP的活性。并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异体骨移植后的愈合过程是在异体骨吸收与爬行替代共同完成;第二,异体骨周围的成骨活动是以软组织侵润和形成骨吸收陷窝的方式进行的;第三,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异体骨内有一定的BMP活性;第四;异体骨移植后骨代谢活动在移植后四周即在哈佛系统内进行。由于材料影响及时间的局限,本实验尚未完成轻度排异反应对骨愈合的影响的观察;异体骨内哈佛系统的成骨活动规律以及异体骨内BMP的作用机制,希望在今后的实验中得以继续。同种异体骨移植的临床及免疫学观察与移植后骨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小儿脊柱矫形中的 I晦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小儿脊柱矫形术应用后的反应及免疫学改变。方法:选取1999一2004年123例脊柱矫形患儿,按照融合材料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48例,为自体骨植骨患儿;第2组64例,为以自体骨为主并和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融合的患儿(自体骨量大于60%);第三组21例为以同种异体骨为主并和自体骨混合植骨融合植骨患儿(异体骨量大于60%)。观察术后的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放射及同位素检查,分析比较观察结果。结果:第一、二组患儿无明显排异反应出现;第三组中有3例患儿出现早期排异反应(经病理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测证实),包括体温居高不下、局部无菌性渗出、CRP持续升高、病理切片可见局部大量淋巴细胞侵润,未见新骨形成,骨膜反应不明显,免疫学检测有CD4+升高明显,CD4+/ CDS十亦升高明显。三组病例最后观察结果骨痴形成无明显差异。结论:尽管大量的同种异体骨移植会有早期的免疫排斥反应,但若将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应用会减少排斥反应并能得到较牢固的融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