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还是寓言——以弗里德里希画作的分析为例探讨象征与寓言的概念及其关系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景画大师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是德国浪漫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早期德国浪漫派的思想影响。弗里德里希的作品所处的浪漫主义时代在象征和寓言的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代,对于象征和寓言的区分开始被明确的提了出来,并对现代观点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明确弗里德里希的绘画到底属于象征的还是寓言的,不仅可以使其加深对其创作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对浪漫主义艺术思想,以及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关于象征与寓言概念理解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把握这两个概念相对稳定的精神内核,并明确这二者之间区分的标准。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与他同时代的浪漫派们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的观点。从历史沿革来看,象征与寓言的概念的区分最早出现于早期的浪漫主义。然而这些概念的把握一直是模糊的,分裂的,甚至在不同人物的理解中是相左的。这一点在浪漫派对于弗里德里希的画作理解的分歧上可以明显的反映出来。在兰道尔看来,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不能是寓言的,而只能是一种总体意义上的象征,因为寓言的表现只能被符号表示,它的意义只能在脱离自然法则的对象或事件中传递出来。然而与之相对,蒂克借小说中人物的口对画作进行了解读,将其中的十字架称作一个"指向的手指",由于这种指向性,他将画作看作一种寓言式的指示结构。同样卡鲁斯也认为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是寓言的,因为在他看来其中的风景通过其完全寓言性的作用,已经变成了别的什么东西的代表。分析他们之所以对弗里德里希的作品得出几乎对立的结论的原因,是由于在浪漫主义者们在试图澄清象征与寓言二者之间区别的同时,却并没有真正提出一套严密而有效的区分方法,而往往陷入深奥的术语谜团之中。他们的这些努力为现代概念的形成作出了极大贡献,而同时也给留下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第二部分借用本雅明的寓言理论分析了弗里德里希的作品。1925年本雅明在《德国悲剧的起源》一书中,对象征和寓言做出了明确的区分,并提出了他自己的寓言观。他认为象征在艺术哲学中一直占据着一个不适当的统治地位,象征指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从而产生了一种瞬间性的迷狂,而寓言,是一种如同书写一般的表达方式,是一种书写世界的符号,其中能指与所指断裂,因此是非自足的,超功利的,不具有瞬间性。通过对比对照了以下三方面:形象与意义的分离,碎片性与废墟,可以发现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很大程度上契合于本雅明提出的寓言。然而他指出的象征与寓言的对立,建立在一个模糊的诗化的定义之上,而关于二者的内涵与外延的区分,没有做任何确定性的讨论,因而很多时候他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同时他将寓言由一个文学批评、审美的范畴延伸至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之中,可能导致整个现代社会文化的泛寓言化,使在艺术作品的范围内讨论象征和寓言的关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清。  因此本文在最后一部分中在考量到本雅明理论问题的基础上,追溯了形成本雅明理论的源头--早期浪漫主义的思想,如温克尔曼、歌德、谢林等人提出的关于象征与寓言的概念,尤其画家伦格提出的在艺术中创造展现自然象征性内容的元素的"典型符号"的方法。以此作为起点,引进了"综合符号"和"构成符号"的概念,前者指艺术作品的总作用,对应象征,后者指多个艺术主题指向的意义集合,对应寓言,从而建立了一套区分象征和寓言的评价体系,来试图为象征和寓言的区分提供一个总体适用的标准,通过这个标准不难看出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属于象征。  然而本文的结论并无意于为弗里德里希的画作提供最终的阐释,或为象征与寓言的概念的区别做一种绝对的说明,而是希望通过此文能帮助进一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在艺术哲学领域中的复杂性。
其他文献
19世纪中叶,随着欧洲大陆反犹主义狂潮的甚嚣尘上,犹太人不堪忍受欧洲社会广泛的仇视和残酷的压迫,开始向美洲大陆大规模的移民,他们把遥远的美国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和避难所,犹太
12月17日,2018扬力集团第九届“116工程”创新成果发布暨客户联谊会盛大举办.本届“116工程”以“静心务实,创新拼搏,追求卓越”为主题,集中展出了12条自动化冲压生产线,超多
期刊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对联是一种言语现象,而对称是对联最明显的特征。  本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对联发展的简要情况、对联研究综述和本文的研究思路及选题意义
本文选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在俄罗斯的“契柯夫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一戏剧艺术史上的重要历史现象为题材,从这一现象的一个侧面入手,通过对契柯夫反复强调的、而斯坦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端初期,呼唤“人的文学”的周作人为儿童文学理论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在研究并借鉴西方神话学、文化人类学的基础上,周作人融合个人素质与西方(包括日本)思
“题材”,指的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选取自己所熟悉的,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加以提炼,以此作为写作的材料。在十七年对题材的讨论中,它不仅指作者写作前的准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衡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独立探究、大胆发言、自由创造彰显得淋漓尽致,使得教学效率倍增,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人类的身体自始至终是个大问题。西方对“身体”的研究由来已久,至福柯方蔚为大观,被应用到多个学科领域。在国内,将身体作为文学研究视阈凸显出来的时间并不久,但“文学身体”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通过对美国汉学家浦安迪“奇书文体”理论的梳理与探询,希望寻找到这一理论背后的渊源,同时力图在历史与文本两个层面,与其进行对话。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绪论追溯研究缘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