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城更新与改造是当今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热点问题与核心工作,而研究城市旧城区的空间形态演变则是引导这项工作正确开展的重要基础。成都是一座拥有2300多年发展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旧城区的空间形态演变具有典型的中国内陆平原中心城市的地域特征。鉴于此,论文选取成都市旧城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城市发展历经重大转型的近现代作为研究时段,运用城市形态构成的五类基本要素空间——边界、道路、区域、节点、标志的分类方法,从城市设计和城市意象的角度入手,对近现代成都市旧城区的微观要素空间演变进行了较完整的历时性研究。首先,论文着力探寻成都市旧城区形态要素空间在晚清、民国和建国至今三个不同时期的形态结构、空间功能和意象特征,从二维平面形态(即区位关系、布局方式、规模尺度等)到三维空问形态(即组织方式、立面特征、体量关系等),努力还原成都市旧城区各主要要素空间的历史本来面目及其带给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功能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三个时期成都市旧城区的整体城市意象分布特征,找寻城市演变过程中永不衰落的特色空间。接下来,论文从物质空间层面的研究进入到深层次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背景形成因素的分析,以寻求近现代成都市旧城区形态要素空间演变与成都市社会发展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总结得到近现代成都市旧城区形态要素空问演变的动力机制——自然环境的承载作用、政治政策的控制作用、经济活动的支撑基础作用、交通方式的牵引作用、建筑技术的助推作用、社会文化的催化作用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导向作用,并通过对各动力机制的作用强度的对比分析,得出政策调整力、经济支撑力和规划建设导向力是成都市旧城区形态要素空间演变的最重要三大驱动力;另一方面,归纳得出近现代成都市旧城区形态要素空间演变的总体特征,即遵循“功能主导”式、“相互转化与强化”式、“封闭—开放”式三种演变模式和规律,并提出城市中永不衰落的特色空间应当具备形态、功能、地域历史文化特色“三合一”式的完整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