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家观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x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国家观思想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是其国家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本文主要是对马克思国家观中有关市民社会与国家概念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对马克思国家观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基本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地阐释,进而展现出马克思国家观思想的当代价值,力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坚实的行动指南。
  论文围绕马克思国家观思想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马克思国家观进行论述,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第二章是对马克思国家观产生与形成的条件进行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其内在的矛盾,在“金钱”视域下使得社会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针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以及社会矛盾的尖锐,马克思创立了新的国家观,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种种不合理的制度与法律进行批判。同时,无产阶级拿起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也为马克思国家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本章也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国家观的归纳得出了马克思国家观的思想渊源。第三章,论述的是马克思国家观的演变过程及主要内容。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到《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国家观是从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以及其他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中阐述出的自己的观点。接着又对马克思国家观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包括国家的本质、职能、消亡等,进而促使人们对马克思国家观思想有更加清晰的理解与认识。第四章,是对马克思国家观的理论定位进行论述。这部分主要是对国家的起源、市民社会和国家理论、自由人的联合体等六个方面进行论述。马克思在分析历史上其他国家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国家观思想,他在对资本主义国家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社会主义最后将会代替资本主义。本章从六个视角梳理了马克思国家观的理论定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国家观的思想。马克思的国家观思想重视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和发展。与此同时他详细剖析了国家的历史过程,从萌芽时期到形成再发展最后必然走向消亡。第五章,马克思国家观的当代价值。在前文对国家观论述的基础上,着重对马克思国家观的当代价值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理论上是对唯物史观的验证,实践上可以继续推动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指导新时代的政治改革。
  总之,马克思国家观为当代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源。其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是同马克思的政党理论、阶级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紧靠人民的现实解放需要,实行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积极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其他文献
正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伦理学界研究的重点,环境正义是正义问题在环境方面的表现,也是当代环境伦理中的核心问题。自1982年美国著名的“沃伦运动”爆发以后,不仅使“环境正义”这一概念正式诞生,也使人们对其关注逐步升温。环境正义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其对社会正义的关注。基于环境非正义的社会背景,1988年,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彼得·S.温茨(简称温茨)的《环境正义论》一书出版,这是温茨的
卢梭作为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出生于贫苦家庭,在其颠沛艰苦的一生中,他写了许多著作,不仅涉及政治、哲学、教育,还涉及伦理、宗教等。他的这些理论振聋发聩、影响深远,其中许多理论流露出对现存社会的分析以及对人类本性的思考,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凝结着他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卢梭在十八世纪就开始对现代教育和人性的状况问题进行了关注。他反抗腐败的教育,坚持对人们进行良善教育,形成了自己特色的道德教育思想。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沟通方便快捷,人们处理和交换各类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大众对社会事件、热点新闻评论的参与度提高。加之网络媒体空前发展,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新的表现方式,网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在此环境下,聚焦于社会舆情事件之上的网络热词应运而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的网络热词积极向上,弘扬社会正能量,发现身边真善美;有的网络热词消极低俗,腐蚀着部分网民的
学位
学位
学位
实践哲学一直以来是哲学家不断讨论的哲学课题,实践哲学的内容比较丰富。研究实践哲学的哲学家有很多,本文从葛兰西实践哲学出发研究在葛兰西语境下的实践哲学。本文分三个大的部分阐述葛兰西实践哲学,主要涉及葛兰西实践哲学的理论渊源、基本内容与当代意义。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历史背景及理论渊源分别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两个部分来研究。葛兰西实践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又分为两个小部分,分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意大
学位
群众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基,也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重要核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和思想渊源,其无产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根植与人民群众,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照耀和指引着世界无产阶级运动,为我们今后分析和研究群众观提供了基础与方向。本文写作立足马克思精神实质,坚持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通过大量解读文稿材料,科学史论分析,有效梳理和探索了马克思群众观的真
学位
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理论是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逐步产生的,同时又看到了当时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阻碍,并意识到作为一位哲学家应有的担当和责任,所以他一步步转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并以马克思主义为坚定的基本立场,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以研究关于人的一系列哲学问题为基础的,即人的存在、人的生活意义、人的目的、人的自由等,其中对萨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数字化技术的大幅飞跃展现了人类实践能力的超越性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数字化生存的阶段。新的时代为人类提出新的要求,把握数字化时代的脉搏,剖析数字化生存的内涵,对比传统生存方式,区别数字化生存的特征和差异,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生存异化和问题,探索解决数字化时代诸多矛盾的路径,追求和谐的数字化生存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
学位
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的发展演变史中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终极存在”的执着追求既吸引众多哲学家深陷其中刻苦钻研,促使其不断发展,然而面对现实问题的无力和漠视又使其自身处于难以继续前进的困境之中。为了挽救它,人们对形而上学进行的批判与改造从未停止,在马克思这里才彻底完成了这项工作。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性研究,绝不局限于这个问题本身,而是通过揭示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对马克思哲学的性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