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笋用竹作为竹的一类,同样是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它的竹笋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食用历史悠久,区别于其他用途的竹。对于笋用竹特性研究,不仅有助于笋用竹的栽培技术的提高,而且为其竹笋的生产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于笋用竹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生物、生理、生态和遗传学等理论为指导,调查研究了长沙和株洲两地的部分笋用竹的现状。为满足对笋用竹栽培和竹笋开发利用的需要,从中选择了9个适合湖南生长的优良笋用竹种作为试验材料,并以6个非笋用竹种与其对比,从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竹体、笋期特征等)和生理学特性(光合性状、硝酸还原酶、游离氨基酸、β—胡萝卜素)两方面进行研究。对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是通过野外实地测量的方法来直观的记录数据来对照分析;而对于生理学特性的研究主要通过对部分生理指标试验测定得出数据,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讨论相关生理特性与季节变化和环境的关系,及其与非笋用竹相互间的相关性,并测定了竹笋主要的营养成分含量。主要结果如下: (1)从外形特征来看,笋用竹大多是单轴散生型,竹竿相对比较直立,粗大,而非笋用竹大多是丛生型,竹竿相对比较纤细。 (2)从发笋数量来看,笋用竹相对非笋用竹较少,但是笋的大小较非笋用竹笋大,味道较非笋用竹笋鲜美,非笋用竹竹笋常具有涩味,口感不佳。不论是笋用竹还是非笋用竹每日出笋随时间呈正态分布。 (3)9个不同笋用竹种之间在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竹笋营养品质这六个生理指标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慈竹最高,其次为毛竹、梁山慈竹,然后是红哺鸡竹、白哺鸡竹、桂竹、刚竹、高节竹、假毛竹。而且笋用竹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四个指标呈显著性相关,光照强度强、净光合速率大、叶绿素含量高,反映植物体内N代谢旺盛,N素利用水平高,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引起它们的生物量性状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笋用竹的总氮、蛋白氮水平、碳代谢和能量代谢,所以不同的笋用竹其笋的产量和品质也不同。 (4)笋用竹的光合性状、硝酸还原酶活性、竹笋营养品质明显优越于非笋用竹,但β-胡萝卜素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这两个指标水平相当,没有显示笋用竹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