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倡导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基地,致力探索一条西部极贫困地区的发展和后发赶超之路。本文运用区域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统战理论相关理论,探讨毕节试验区经过20余年的发展、探索,形成的以激活内在动力促进“人文发展、智能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凝聚各方力量长期共同支持一个贫困地区为形式,以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为特征,有效整合智力、资源、政策和项目,合力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呈现多重优势叠加为特点的“毕节模式”。在深入调研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毕节模式提出的背景进行了历史考察,对发展现状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概括出毕节模式的科学发展内涵、特征及形成的精神成果,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分析,提出构建西部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毕节模式是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典型模式。探讨毕节模式既可以从技术层面为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案例,又可以为推进当下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顶层设计提供一个视角,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