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封建王朝的坍塌,民族国家的命途多舛,社会主义中国的艰难探索、曲折发展,谱就了一曲壮美的史歌。国家的历史变迁过程是由包含其中的所有的社会机构、组织的变迁来体现的,教育的历史变迁是国家变迁的一部分,国家的历史变迁在教育的历史变迁中有所体现,教育的历史变迁可以映射国家的历史变迁。本研究以永康中学(1912-1975年)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和政治学视角切入考察永康中学的教育变迁,揭示了教育变迁与国家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 论文主要从永康中学诞生的缘由、多乱时期永康中学的教育应对和时局转换后永康中学的际遇三个方面来论述教育变迁与国家变迁之间的关系。 论文第一部分阐述了永康中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教育救国。自南宋以降,陈亮的经世致用思想广为流传。近代中国受尽列强欺凌,浙江作为沿海城市,在列强的欺压下率先开放了宁波、温州等通商口岸。耻辱与压迫使人们明白唯有不断努力学习自强,依靠教育培育人才,才能挽将倾大厦于不倒,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龚自珍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强大呼声,经元善、孙诒让、张元济、经亨颐、胡侯锡等浙籍人士都认识到教育与救国之间的关系。这一条朴实的逻辑即是通过教育培育人才,通过人才来拯救国家。 永康中学充分吸收区域历史文化传统的精华,在旧有“永康试院”、“崇善祠”的基础上,由爱国乡贤胡侯锡为教育救国而主持筹建的。 论文第二部分论述了民国时期的永康中学,其主旨是多难兴教。民国成立后,永康中学作为一所新式学堂,一面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国家的办学宗旨、方针政策,一面又要根据自身实际,不断调整学校的办学目标。永康中学作为一县最高教育机构,也是县域内多方权力角逐的目标。民国时期永康中学历届校长都是贤达人士,既懂教育教学理论,又擅长社会活动。课程设置体用兼具、文实并用,教师队伍“道德、文章、事功”兼备,校园生活严肃而活泼,全校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响应“五四运动”、“五卅惨案”、“爱国民主运动”等等。在日寇侵华期间,永康中学三易校址,弦歌不辍。 论文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时局转换后,政治变革中的永康中学。建国初期永康中学贯彻落实新时期的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课程设置吸收了革命根据地的课程设置经验,积极开展“工读互助”运动。在政治潮流中,永康中学教师凸显了高超的人格魅力和圆融汇通的生存智慧,他们游走于政治与教育之间,寻求“政治”与“学术”的平衡。天灾人祸,国家贫困不堪,永康中学也是勒紧了腰带生存。 结语部分揭示了教育变迁与国家变迁之间的关系,教育既不能脱离政治,也不能唯政治马首是瞻,而是要与政治保持适当的距离,适度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