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本质属性。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研究,对于贯彻和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划清“四个重大界限”,认清肢解、曲解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教育广大干部和青年学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等,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论题以科学体系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即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基础、有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有相互联系的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和经过社会实践证明的正确性)为依据,以主题(即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为主干,以“两个为什么”和“两个怎样”为着眼点,从结构整体和发展整体这个视角,设计了四编内容来探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这四编分别为:第一编,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观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第二编,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完整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第三编,整体性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第四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严整统一的科学体系(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本论题在研究、解答“两个为什么”和“两个怎样”过程中,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探索和创新:第一,在第一编中,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方面有所升华,把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观,提到指导原则和历史规律的高度来认识,特别是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整体观是研究和把握“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辩证统一关系)的指导原则;明确提出了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观可以深化对“三个规律”(即马克思主义立足实践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的规律、“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规律)的认识。这“三个方面”指导原则和“三个规律”,目前来看,在学界可以说是首次提出并作出论证的创新性观点。第二,以理论体系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为依据,以主题、主线、逻辑起点、历史起点、核心价值目标有机统一为轴心,以研究内容的整体性、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基本范畴的整体性和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本质属性,来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本论题的突出特点。这个特点的具体研究思路是要说明:马克思主义这一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在实践中产生,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有自己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有自己的主题、主线和核心价值目标,有自己的一系列有机联系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所有这些都围绕着主题组成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这一理论整体能够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一研究思路是本论题作者所做的首次尝试。第三,在第二编中,提出并论证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历史进程中的四个解放(即政治解放、经济解放、社会解放和精神解放),阐明政治解放(人民当家作主)是首要前提,经济解放(实现共同富裕)是物质基础,社会解放(实现公平正义)是必要条件,精神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理想境界,四者统一于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整个历史过程中。目前学界的相关文章,对此问题阐述不全面,并且对其实质和相互关系未作分析。第四,第四编提出并详细论述了解决“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整体继承与整体发展马克思主义”。目前学界对此问题都是一般性地谈继承与发展,还没有明确提出“整体继承与整体发展”的论述。第五,本论题从选题到具体论证都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论题的各编内容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贯彻中央有关精神,如针对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问题,都作了有针对性的阐述和解答。本论题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了如下研究方法:第一是文献法。本论题在选题和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后继者的著作为基础,研究其整体结构及思想发展轨迹。第二是比较综合法。对所搜集资料进行分类研究,比较异同,汲取、提炼精华,整合创新。第三是历史分析法。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梳理、分析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理论成果。第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我国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来指引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