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南素有“泉城”美誉,泉水赋予了城市与众不同的环境特色与文化魅力。在人们熟知的济南城区“四大泉群”以外,济南郊区县市城镇及乡村范围之中另有三百多处自然泉水,它们密切结合相邻地理与人居环境,展露出各自不同的风貌特色,成为济南泉水景观资源之中不可忽视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济南市政府相关部门根据这些泉水形成的地质结构、流域范围、集中分布的情况,将其划分为大市区之中另外的“六大泉群”,共同称为我们今天泉城济南的“十大泉群”。今天,随着郊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郊区建设步伐的加快,郊县聚落的形态正发生着快速的改变。包容其中的最富有景观特色的乡村泉水聚落也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尖锐矛盾,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急迫需要相关的保护理论的营建策略来合理的指导。基于这种目的,本文引进类型学的理论方法,将郊县六大泉群的泉水空间形态及相应的聚落模式进行分类归纳,重点研究分析泉水出露形式及所形成的水系形态与所在聚落环境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以书院村、突泉村和石窝村这三个典型泉水乡村聚落为例,结合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生态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聚落形态的现状进行对比和类比分析,评价聚落中泉水资源、自然环境和村落文化等方面的保护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济南郊县泉水乡村聚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探讨泉水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的新策略。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本篇论文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强调济南泉水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概括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动态,分别介绍了对泉城济南市区“四大泉群”及郊县“六大泉群”的保护现状与相关的理论研究。简要介绍了本研究所选择的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第二章由分析济南郊县六大泉群的形成缘由入手,介绍济南泉水脉络关系及六大泉群现状。根据六大泉群所在的不同聚落现状将济南郊县泉水聚落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宗教寺庙、历史文化景点模式;休闲旅游餐饮模式;传统乡村聚落模式。通过对三种泉水聚落模式的实际现状分析,清楚的认识了传统乡村聚落正面临着新时期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尖锐性以及相关保护理论与建设策略问题研究的紧迫性。进而引出——书院村、突泉村和石窝村这三个拥有泉水景观资源的村落为本文的具体研究对象,并对其各自村落的现状形态进行简要的介绍。第三章首先对济南郊县泉水水系的空间形态按照不同分类方式进行归类,并分别总结不同泉水类型的形态特征。其次,深入分析济南郊县泉群地区聚落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归纳总结得出影响聚落模式类型的两方面因素:一是聚落本身的综合客观条件,如聚落所在的地理位置、地貌状况、自然环境、泉水形态等;二是聚落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如聚落的文化历史背景、人口构成来源、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观念等。结合以上的分析结论,进一步探究泉水形态与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与聚落景观、聚落经济、聚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归纳总结了济南郊县泉水形态与乡村聚落模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第四章以书院村、突泉村和石窝村为典型具体实例,重点分析了这三个典型泉水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以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角度,对具有不同泉水平面形式的三个典型泉水乡村聚落分别进行渐进式的深入分析。首先对聚落形态展开村落层次的宏观分析,然后对聚落中的街道、水系、巷、桥、广场、水塘等多种临水景观元素分别进行街巷层面的逐个分析,最后对聚落中院落层次的单体临水建筑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在类比和对比的分析过程中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分别评价这三个典型聚落中泉水资源、自然环境及村落文化等多方面的保护状况,指出影响聚落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第五章首先提出优先保护泉水资源、分级别保护聚落建筑及景观元素、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的聚落可持续发展,这三条泉水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应遵守的原则,并逐条展开进行解析。进而针对泉水乡村聚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五条具体策略,分别是:“整体保护泉水脉络,全面保护临水空间,重点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典型泉水院落和特色泉水景观,全面拆除危房及乱搭建的简易屋舍,逐步改善更新乡村聚落的基础设施”,并结合典型泉水乡村聚落实例逐条具体分析相应措施的应用问题。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郊县泉水乡村聚落居民的生活方式正逐渐发生着改变,乡村建设也逐渐大规模展开。但聚落的发展绝不应当以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泉水资源的保护、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乡村聚落的发展工作应当统筹兼顾、有机进行。通过分析研究,最终提出了针对泉水乡村聚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