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掌握梨果实相关重要性状的遗传特征,本研究分别以’场山酥梨’和’丰水,的正反交群体、以及’新高’ × ’红香酥’的杂交群体为材料,研究了梨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石细胞含量、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等性状的遗传特性;并对砂梨和秋子梨的栽培品种和野生种果实性状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梨杂交亲本的选配、果实性状的遗传改良和驯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1.以’砀山酥梨’和’丰水’正反交群体为材料,分析了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遗传特性。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后代果实中的糖、总糖、酸和总酸含量均比’砀山酥梨’中的高,比’丰水’中的低,趋于两个亲本的平均值;草酸、奎尼酸、莽草酸和总酸在’丰水,×’砀山酥梨’杂交群体中的含量要高于在’砀山酥梨’×’丰水’杂交群体中的含量,表明在育种过程中母本的选择对果实中有机酸的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可溶性糖组分和总糖含量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母本效应,后代果实中葡萄糖含量呈增加趋势,山梨醇含量表现出超亲遗传特点;此外,草酸和苹果酸,莽草酸和奎尼酸,以及柠檬酸和莽草酸组分之间也显示了显著的正相关性。对正反交后代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石细胞含量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实的单果重、纵径和横径都呈现出变小的趋势,单果重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果形指数的遗传传递力较大,受到亲本的影响很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数量性状遗传,表现出明显的加性基因控制效应,出现了较多的超亲个体;果实石细胞含量与亲本关系密切,呈趋中分布。2.以’新高’和’红香酥’的197株杂交后代群体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果实形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石细胞含量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梨果实的单果重、纵径和横径均呈变小的趋势,单果重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后代果实形状大多为圆形和纺锤形,受到亲本的影响很大,果形指数为明显趋中分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传递力较高,出现较多的超亲个体,具有加性遗传效应;石细胞含量呈现偏正态分布,小于两亲本的个体占多数。3.对砂梨和秋子梨不同发育时期的栽培和野生种果实性状,包括纵径、横径、单果重、石细胞含量、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栽培品种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纵径、横径和单果重均显著增加,而野生种果实增加缓慢;栽培品种和野生种果实的石细胞含量随着果实生长逐渐减少,成熟时野生种果实的石细胞含量明显大于栽培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逐渐增加,不同发育时期,栽培品种果实的果糖含量均大于野生种;有机酸含量随着果实生长逐渐减少,成熟期,栽培品种果实的苹果酸、奎尼酸和柠檬酸含量均低于野生种;成熟期,秋子梨野生种果实的多酚类物质明显高于栽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