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Al仿生砖砌构型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99youai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化是提高金属材料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在金属基体中引入颗粒、晶须等高性能增强体,既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也可以赋予金属材料本身不具备的功能特性。通过这种方法制备而成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备金属良好的韧性、可成型性等优点与增强体的高硬度、高弹性模量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工程应用。在实际使用中,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件可能会在复杂的载荷工况下发生振动并随之产生噪音。复杂载荷工况导致的这些异常工作状态一方面会对设备附近工作人员的身体与精神健康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也会阻碍设备的正常运行,使其有效工作寿命迅速衰减直至失效。因此,实际工程应用中对这些结构件的防噪减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研制出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阻尼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本课题组采取片状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得具有仿生砖砌构型的石墨烯(RGO)-Al块体纳米叠层材料。该材料中的石墨烯/Al界面结合牢靠,石墨烯充分地对外界载荷进行承载。这些特性使得我们制得的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强度与韧性。此前研究者们对仿生构型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变形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其阻尼性能的相关研究却鲜有报道,这不利于其在复杂载荷工况条件下的进一步应用。本文以石墨烯-Al仿生砖砌构型复合材料为模型材料,利用聚焦离子束(FIB)在块体材料表面制备出复合微柱以及纯铝对照微柱。随后,在扫描电镜下对这些微柱进行了原位单轴压缩以及循环载荷压缩实验并对其力学性能与阻尼性能进行了测量。研究表明,石墨烯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复合微柱的压缩强度。在单轴压缩实验和循环载荷实验中,当受到相同的外界载荷时,复合微柱的应变量显著低于纯铝对照微柱。阻尼性能测试发现,石墨烯的加入使得复合微柱的阻尼系数相对于纯铝对照组样品提高了约3倍。对变形后的复合微柱与纯铝微柱的透射电子显微学分析显示,在应变量仅为纯铝微柱的60.3%的情况下,复合微柱的位错密度达到了后者的约145%。这表明石墨烯的加入有效地阻碍了铝基体内位错的运动,提高了基体存储位错的能力。这些位错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发挥了阻尼源的作用,从而使得复合微柱的阻尼系数得以显著提高。此外,我们进行了宏观尺度的阻尼性能测试,所获得的阻尼系数与微尺度原位实验的结果处于同一数量级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验证了微尺度阻尼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工作证明石墨烯的加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仿生砖砌构型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能显著提高其阻尼性能。此外,本研究发展得到一种新颖易行的研究材料阻尼性能的方法,即:通过对微尺度试样的单轴循环加载准确测得材料的阻尼系数,并结合精确定点的透射电子显微学分析,揭示决定阻尼性能的微观机制。
其他文献
为了验证航空发动机在低温环境温度下的起动性能,基于试验舱模拟自然环境进行了某型涡扇发动机低温起动试验,介绍了试验设备及试验准备情况,选取环境条件为-40℃的降温历程曲线作为研究对象,该条件下的冷浸区别于高空台风车冷浸,能够使发动机内、外部关键部位均达到目标温度。试验结果表明:舱内冷浸3 h后发动机外部附件和内部转动部件已"冷透"。因低温环境下主燃油泵调节器内部零组件工作特性变化而导致的起动过程供油
动力定位系统由于具有定位方便快速,机动性强,便于操作,不受水深影响等优点,现已经被大量运用在了海洋工程系统如海洋钻井平台中。本文试以中国首座拥有8个全回转推进器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为对象,研究推力分配系统如何提高动力定位系统的定位能力,以及如何降低推进器功率消耗;以遗传算法为研究基础,分别通过与模拟退火算法、非线性规划算法相结合,提出运用混合智能推力分配优化算法来提高推力分配系统
创新点关节软骨损伤是一般人群和运动员最常见的关节损伤。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严重的关节损伤如骨软骨缺损,可能会导致人们在生命后期发生骨关节炎(OA)。软骨因其无血管、淋巴管以及神经分布,损伤后很难自行修复,进展性OA患者的软骨自我修复能力更是十分有限。目前,治疗软骨损伤的策略主要包括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微骨折技术和干细胞注射等。
期刊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能源转型的机遇和挑战。将电解水制氢技术用于消纳可再生能源的弃电量不仅促进能源结构变革,而且能缓解传统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首先针对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技术和碱性溶液电解水(AEL)技术制氢进行了理论研究,后又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搭建了由可再生能源弃电制氢到氢能使用的技术路线。该方法先后通过
在高能粒子辐照下,金属基结构材料内部会出现不同的缺陷,这些辐照诱导缺陷的演变和聚集会降低结构材料的稳定性,造成材料力学、物理等综合性能的下降。研究表明,材料内部的界面可以俘获辐照缺陷,促进缺陷的相互复合,有效降低辐照损伤。基于这种界面设计的思想,纳米碳材料由于自身优异的结构和功能特性,与金属复合后,于碳/金属界面处可能形成有利于疏导辐照缺陷的高密度纳米通道,因此作为未来先进抗辐照材料拥有巨大的潜力
断裂韧性是在役设备和辐照材料剩余寿命预测以及安全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材料取样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断裂韧性无法通过常规样品力学试验测得,需要采用小样品外推获取。小样品分为两类:常规小型试样与小冲杆试样。本文采用粘聚力模型对这两类样品进行断裂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基于常规小型试样的实验结果,采用反向有限元法获取材料的断裂韧性参数;对小冲杆样品进行优化设计,验证了反向有限元法对小冲杆断裂分析的适用性。对
BaTi2O5玻璃是无网格形成体氧化物玻璃体系中重要的一员,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特征一直吸引着大家对其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从玻璃形成理论和玻璃结构研究角度出发,BaTi2O5玻璃是一个很好的理论研究范本;从功能材料开发的角度出发,BaTi2O5玻璃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其退火单晶具有可媲美Pb Ti O3的优良铁电性,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复合功能材料。但BaTi2O5的玻璃形成能力较差,常规熔炼技术无法
具有特定尺寸分布和取向的反浸润纳米颗粒阵列具有独特的光、电、磁及催化性能,在等离子体技术、传感器和一维纳米结构合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处理参数方面,但反浸润基底也是影响颗粒分布和取向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即热处理过程中氧化物基底生长现象,在不引入额外组分的情况下,研究基底对反浸润颗粒的尺寸分布和取向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为调控反浸润纳米颗粒提供新思路。主
低维材料有着不同于常规块体材料的新奇性质。现代半导体芯片已经可以达到10 nm以下工艺,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初露萌芽,人类社会即将进入“量子时代”,理解低维物理原理对于量子器件制作有着重要意义。当器件的物理尺寸与电子的费米波长相近时,电子的运动在某些方向上会受到限制,电子的能级由准连续能级变为离散能级,就会表现出量子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会对材料的诸如超导性、热稳定性、
由于体积小、重量轻等诸多优点,钛合金整体叶轮被广泛应在飞机环控系统离心通风机等透平机械上,其直径一般在150 mm左右,在沙尘、高温和高压等极端环境下工作,对加工质量提出了十分严苛的要求,且钛合金为典型难加工材料,加工过程刀具磨损严重、加工效率低以及加工精度不易保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围绕整体叶轮铣削参数优化,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研究了数控铣削加工过程物理仿真中最重要的物理量:铣削力,针对整体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