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词是语言间相互交流、“借贷”和融合过程中最直接的产物,它不仅丰富了本族语言的词汇,也是传递异文化的使者。在汉语的发展史上,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数量虽无法跟英语等语言相比,但也曾出现了三次高峰期,不同的时期都有大量的新概念和新事物的涌现,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就汉语中的外来词而言,英源外来词的数量众多,对汉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国内外对外来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外来词词源的考证与整理、外来词的文化视角研究、外来词的译介方式和外来词的规范化等方面,鲜有同时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结合社会语境、民族文化心理和语言规约三个方面,对不同时期汉语吸收的英源外来词进行考察、研究。事实上,在英源外来词大量涌入汉语词汇的背景下,英源外来词本身及其翻译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分析不同时期内英源外来词的翻译特点和规律,显然很有必要。本文拟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在不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英源外来词的翻译特点及规律,探讨社会背景对外来词的来源及其领域的影响,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顺应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汉语的语言规约。顺应论对外来词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根据顺应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人们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做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要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英源外来词的翻译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形式的过程,是一个对汉语的文化语境和语言结构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汉语言文化阐释英语言文化,使自身的翻译活动及思维运作顺应于英语言文化和汉语言文化双方的认知环境。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相对新的概念、相对新的事物,就会通过翻译,用不同的外来词进行表达,同时语言各个层次的结构都要做出顺应。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归属象形文字,英语归属抽象文字;汉字采用表意文字,英语采用表音文字。因此,英源外来词要融入汉语词汇就必然要顺应当时的社会语境,顺应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同时顺应汉语自身的语言规律,否则只能被淘汰。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结合社会语境、民族文化心理和语言规约三方面对不同时期英源外来词的翻译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英汉翻译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解决,英汉翻译的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对研究汉语词汇本身的演变规律、发展趋势也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