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音节轻声词一般分为有规律轻声词和习惯轻声词两大类。本文旨在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包含的语料为研究目标,探索轻声音节轻声化的功能动因。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引论。全面介绍了既有研究,并指出其不足在于未能更为具体地预测轻声的分布。其原因是,既有研究所提出的轻声化的动因都是全应性的,忽视了轻声化的具体条件的发掘。第二章,轻声词的特征。双音轻声词形式结合更为紧凑,与其对应,其意义的整合程度较同形的短语、同音词或相关词汇为高。第三章,轻声化的功能动因。轻声化是为了将轻声词和同形的短语、同音词或相关词汇区别开来,因此轻声化的动因要考虑具体词所处的局部环境。有规律的轻声词中叠音单纯词轻声化主要由发音-感知机制导致的,语法化成分能否轻声化除了语法化程度之外,主要由其位置决定,附着在其他成分后的语法化的成分优先轻声化。习惯轻声词是一个原型范畴。习惯轻声词和与其有关的词或短语相比,频率高、口语化和语义整合程度高。这些因素都是局部性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轻声词不一定都具备这三个因素,但是与相关的词和短语相比,一个词所具有的上述因素越多,轻声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习惯轻声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第四章,《现汉》双音节轻声词的考察及初步分析。对《现汉》(第5版)的双音轻声词进行初步考察,进一步证实:一,有规律的轻声词也并不能得到完全预测,准词缀轻声化也应该看作一个原型范畴;二,习惯轻声词有大致的规律可循。第五章,轻声词的发展趋势与规范。指出轻声词既经济又象似,因此应该大量出现,其目前在普通话中的衰颓现象主要是由于轻声词自身的不稳定性、方言或其他语言影响以及汉语国际化的影响造成的。由于轻声词的不稳定性,《现汉》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语言的规范化。第六章,结语。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