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固耦合的复合材料螺旋桨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s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材料螺旋桨作为一种新型的推进器,在船舶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利用复合材料螺旋桨的可设计性,通过合理安排桨叶的纤维方向和铺层顺序,可以使螺旋桨桨叶在水动力载荷作用下产生有利于水动力性能的变形。由于复合材料螺旋桨的特性,造成传统的模型水池试验成本高、周期长,而CFD数值模拟无法考虑到桨叶变形对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故需使用更接近物理现象本身的流固耦合方法对复合螺旋桨进行研究分析。本文根据螺旋桨理论,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结构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敞水状态下螺旋桨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的内容如下:阐明了流固耦合作用对研究不同材料螺旋桨的重要性,对螺旋桨流固耦合数值计算中所需的计算流体动力学相关理论、结构有限元相关理论以及流固耦合相关理论进行了整理研究。将基于粘流理论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与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了螺旋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将该方法与传统的CFD方法进行计算比较分析,从多角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运用建立的螺旋桨流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不考虑材料的各向异性,对不同材料螺旋桨进行了数值计算,对典型工况下各螺旋桨变形、水动力性能、桨叶等效应力分布及尾流场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材料的主要参数进行变参数分析,观察材料主要参数对典型工况下螺旋桨效率的影响。运用复合材料分析模块构建复合材料螺旋桨铺层结构,结合流固耦合数值方法建立了复合材料螺旋桨流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并对三种典型的复合材料铺层形式螺旋桨进行了数值计算,比较分析了三种形式下不同铺层角度复合材料对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为复合材料螺旋桨的铺层结构设计提供一定依据。根据以上研究,阐明了本文所建立流固耦合数值方法在复合材料螺旋桨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总结了不同材料对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为复合材料螺旋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广泛适用的方法。
其他文献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测量,而示波器作为测量领域常用的时域测量仪器,被形象的称为“工程师的眼睛”。PXI示波器是一种基于PXI接口的数字存储示波器,它继承了PXI仪器便于集成的特点,广泛的应用在以PXI为平台构建的测试系统中。国内对于PXI示波器的开发相对落后。虽然一些厂家推出的PXI示波器产品在采样率和通道带宽两个指标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存储深度与国外厂家如NI的产品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储深度是示波器
战车是陆军的主要装备之一,对发动机及其传动系统中重要部件的动态参数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传动轴等旋转机械部件上测试装置的电源供给是实时测试中的一个难点。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暴露出绝缘困难、易磁饱和、易爆炸等问题,已经很难满足电力发展的需求。而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动态范围宽、绝
教学过Step 1. Warming up(略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1. Look and answeT: Today I bring a story for you. Who can read it? (呈现图1,由单词sunny 引入绘本题目
期刊
教学过程rnStep 1. Warming-up and lead-ing-inrn1. Free talk.(略)rn2. Lead in.rnT: Look at this photo.rnT: What are these?rnSs:They are photos.rnT: Now look at th
期刊
信号调制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在完成对信号检测和参数估计的基础上,通过某种判定规则识别出信号的调制方式,为后续的信号解调、信息干扰及信号监测等任务提供必要的信息。关于调制识别的技术纷繁复杂,伴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信号处理中,为信号调制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时频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在时域和频域上同时描述信号的信息。从时频分布图像中可以观察到,
该文阐述和分析了两种比较典型的群智能优化算法:微粒群算法和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现阶段二者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研
舰船的横摇、纵摇和升沉相互耦合作用产生的广义升沉运动是造成舰载直升机着舰困难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拟构造一个具有广义升沉运动补偿功能的舰载直升机稳定平台。该平台的广
随着人类的油气开发工程向深海进发,海底管道成为油气输送的第一选择。而S型铺管作业方式在深海海底管道铺设工作中显示出难以超越的优越性,使之成为目前海底管道铺设的首选
在江河、湖泊、浅海等区域,超小型水下机器人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但是复杂的水下环境及较差的水下可视度,使有缆超小型水下机器人的可控难度加大。有缆超小型水下机器人仅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