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时代所带来的重重压力、快速变革与职业技能等多方位要求,人们面对的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所感受到的紧张程度在迅速增加,导致日益加剧的职业紧张(occupational stress)。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也明确定义了职业紧张:当工作要求与工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满足时,发生的有害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工作紧张可导致健康不良甚至伤害。过度的职业紧张会导致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发生职业倦怠、Karoshi(过度工作引起死亡)等疾病。国内外研究表明,医务人员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属于高紧张因素暴露水平的人群,职业紧张造成的职业倦怠对个体的身心状况和个体的工作以及所在组织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职业紧张研究鲜见报道,因此在浦东新区对各类医院内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进行探讨性的研究,研究分析浦东新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MBI问卷对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早期效应-职业倦怠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浦东新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CQ问卷)与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问卷)结合问卷对浦东新区1128名医务人员进行职业紧张调查,其中JCQ问卷强调个体自身的感受,包括工作要求(6个条目)、自主程度(10个条目)与社会支持(8个条目)三个部分,李氏5级赋值,工作要求均分与自主程度均分比值大于1职业紧张程度高,反之低。ERI问卷关注个体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工作付出(6个条目)、回报(11个条目)、内在投入(6个条目)三个部分,李氏5级赋值,付出均分与回报均分比值大于1职业紧张程度高,反之低。研究结果显示,JCQ问卷结果916名(81.2%)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家庭人均月收入、每周工作时间、是否倒班作业对职业紧张程度高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ERI问卷结果262名(23.2%)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平均月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所在医院级别、工种、工作类型、每周工作时间、是否倒班作业对职业紧张程度高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浦东新区医务人员属于职业紧张程度较高的职业人群,收入、医院级别、工种、工作类型、工作时间与工作制度等是影响职业紧张的因素。2浦东新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早期效应-职业倦怠现况分析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BI问卷)对浦东新区1128名医务人员进行职业紧张效应——职业倦怠调查,职业倦怠量表包括情感耗竭(7个条目)、人格解体(5个条目)、个人成就感(7个条目)三个部分,李氏7级赋值,将情感耗竭与人格解体得分>66.7百分位数者为高,而个体成就感降低为得分<33.3百分位次者为低,并分别赋予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以不同权重,计算职业倦怠感综合得分。研究结果显示,792名(70.2%)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感阳性,家庭人均月收入、所在医院级别、每周工作时间、是否从事过其他职业对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类型与职业倦怠感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工作要求-自主模式,低要求低自主型、高要求低自主型易导致职业倦怠感,OR值1.93、2.76。高社会支持职业倦怠感更低,OR值0.70。付出-回报模式,低付出低回报、高付出高回报、高付出低回报都易导致职业倦怠感,高内在投入职业倦怠感更高,OR值6.05。工作要求-自主模式,职业紧张高职业倦怠感也越高,OR值1.69。付出-回报模式,职业紧张高职业倦怠感也越高,OR值为4.17。综上所述,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家庭人均月收入、所在医院级别、工种、每周工作时间对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有影响。因此,通过增大对医疗卫生投入,增加医务人员收入;调整医疗资源配置;适当人员补充,降低个体工作时间;更多的人文关怀等方式方法改善影响因素,缓解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