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黄酮类化合物JLS-6与JLS-7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che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一种由致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复杂疾病,其中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恶性疾病。大部分肝癌被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并且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研发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肝癌药物迫在眉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在抗肿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少、活性不甚理想。因此,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研发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选择的JLS-6((噻吩-2-基)-4H-苯并吡喃-3-基3-甲基苯磺酸酯)与JLS-7((噻吩-2-基)-4H-苯并吡喃-3-基2-甲基苯磺酸酯)就是两种人工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我们将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探究。MTT实验结果证实,JLS-6与JLS-7对11种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效果,其中对人肝癌HepG2细胞、人食管癌KYSE510细胞、前列腺癌PC-3M细胞的抑制十分明显,JLS-6对这三种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即IC50值分别为5.6μg/mL、1.4μg/mL、13.7μg/mL,JLS-7对这三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7.1μg/mL、7.8μg/mL、7.7μg/mL;而对其他8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IC50值在15-50μg/mL之间。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JLS-6与JLS-7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的机制。首先通过对细胞形态观察、凋亡数量统计、Caspase酶活力测定以及PARP断裂的结果,得出JLS-6与JLS-7通过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来实现增殖抑制。其次Caspase-8、-9酶活力测定以及它们断裂结果证实,JLS-6与JLS-7能够启动线粒体介导的内源型细胞凋亡。而免疫印迹实验证实,当JLS-6和JLS-7作用于细胞后使细胞中的Bax、Bak转位至线粒体膜上形成孔道,将线粒体中的Cyto.c、Smac释放到胞浆中,而Cyto.c能够与Apaf-1结合,导致Caspase-9的激活。最后在检测抗凋亡蛋白质表达的免疫印迹分析证明XIAP与BcL-xL的降解分别促进了JLS-6与JLS-7诱导的细胞凋亡。综上结果得出:JLS-6与JLS-7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是通过诱导线粒体介导的内源型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其他文献
本文用毗啶吸附红外光谱、程序升温分解(TPD)和差热分析(DTA)等技术,对不同温度下用浸渍法制得的(NH_4)_2SO_4-ZrO_2样品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将研究结果与其催化性能作了关联。研究结果显示,热处理过程中产生
纤维素经过黄化制得的粘胶溶液在溶解与熟成时,其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仍在继续进行着,制得的粘胶溶液其可纺性可由熟成度确定,而粘胶的熟成度表示了粘胶的胶态稳定性。本文通过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构建和谐校园。本文阐述了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因素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途经方法。
本文介绍了以8031单片机芯片为主体,设计组成了蒸汽流量测量、温度、压力补偿的微处理机系统,从系统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作了较成功的探索,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较理想的作用。
农业是广西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高农特产的包装设计水平,增加当地农作物的销售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途径。文章强调互联网模式下农业发展的变化趋势,并
介绍一种采用具有光电位置敏感器件的定位传感器自动测量系统,可向司机显示机动车辆距障碍物的距离和相对速度,在危险情况下自动报警的安全行车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摘要:数学史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标准有着深刻的揭示,同时数学史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怎样将数学史引入教学过程中,让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
报纸
近年来,零售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商业银行新形势下的“利润稳定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渠道具有高依赖性,零售业务渠道营销作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发展的推进器,作为商业银行保持长久竞争力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意义重大。以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迅猛发展,零售客户的金融行为和金融需求发生了剧烈变革,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渠道营销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金融科技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治疗方法颇多。我院1998/2005对40例(4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了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在《西昆酬唱集》现存的三个注本中,成书时间最早的要数清代康熙年间由周桢、王图炜所作的合注本。然而这个注本却流传不广,甚至鲜为人知。在后来的王仲荦注本、郑再时注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