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为文体学提供理论的基础,新的语言学理论的出现都会促使新的文体理论的诞生,形式文体学、功能文体学以及话语文体学都是语言学理论在文体学上的运用。功能文体学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的文体学理论,它把语言看作是具有意义潜势的系统并从社会环境的层次对语言进行分析而不仅局限于语言的本身。它从韩礼德提出的三大元功能的角度分析语言,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现代文体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南方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一直以来备受文学界的关注。福克纳作品中的意识流、多角度叙述和叙述技巧等文学手法影响了一代作家。他的作品展现了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深入刻画了黑人与白人的地位、相处、矛盾等敏感问题,也生动地描绘出惟妙惟肖的南方人物形象。本文所选用的唯一的语料来源是小说《烧马棚》,是威廉·福克纳写于1939年的短篇小说,他也因为这篇小说获得了首届“欧·亨利纪念奖”,而这篇小说也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国内对福克纳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喧嚣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八月之光》以及《艾米莉的玫瑰》上,对《烧马棚》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在以往对《烧马棚》这部作品的解析中,评论家多是侧重作品所反映的父亲形象;或是强调人们对南方忠诚还是背叛的思想或是侧重福克纳的多角度叙述风格。在这种研究背景下,作者希望能够利用功能文体的理论对该作品进行解析。本文首先对系统功能语法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功能文体学作了概括性的论述,然后将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中的三大元功能同时应用于文学语言的文体分析中,对《烧马棚》在及物性系统、语气、情态、主位结构和衔接等几个层次上同时展开分析,旨在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思想转变过程、人物权力关系等,同时说明功能文体学能够为分析文学作品意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也从叙述角度方面对小说进行了分析,希望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的写作风格。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分析小说《烧马棚》中人物性格特点,探讨被人忽视的小说的深层意义,展示小说的文体特色。第二,运用系统功能文体学模式应用于文学语言的分析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验证系统功能文体学的阐释作用。第三,用系统功能文体学模式分析《烧马棚》,希望能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英语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