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授到教学:民国时期“教学”的观念史考察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p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育的核心活动。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教学称为“教授”;民国时期,在陶行知等知识分子的努力下,将“教授”改为“教学”。无论是“教授”还是“教学”其所指都是同一事物,这一名词变更过程重新构建了人们对教育、教学、学校等多方面的认识。本论文力图用观念史研究方法,来分析和研究传统的教授思想和民国时期的教学思想,在“教授”到“教学”的这一过程中,有继承也有改进,并认为这一转变与当时的政治变革、社会思想等有关。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源起与研究意义,同时归纳说明有关“民国时期教学观念”的已有国内外研究现状,观念史研究方法在中国的使用情况。第二部分,追溯了观念史研究方法的产生与形成,着重讲述了美国史学派和剑桥学派的观念史研究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其次,介绍本文的分析思路,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本分析与历史语境相结合,从时代背景来探究“教学”取代“教授”的原因。第三部分,用观念史研究方法对“教授”、“教学”分别进行动态勾勒。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教授”观念的演进经历了开端、发展、高潮等三个阶段。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群的“教学”观念可归纳为三类:国民培养、大学变革、提倡教育的普及与实用性等,这些都影响到了这一名词的变革。第四部分,民国时期“教学”观念是在原有的“教授”观念基础之上进行的变革。本文认为,“教学”观念的变革主要有与时俱进、平民化、个性培养、科学化等四个特点。第五部分,就民国时期“教学”观念自身而言,它产生于民国社会背景之下。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民主思潮、国际竞争激烈、社会管理混乱,受这些社会背景影响,“教学”观念呈现出三个特点:平等、提高学生了解社会的能力以及培养社会学人才。
其他文献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加,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高阶段。澳大利亚
学校德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道德教育中道德不在场,道德教育本身不道德等现象屡屡发生。针对德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学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更新德育观念,找寻回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它的出台顺应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响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了社会各阶层
唐文中(1926—1999),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创始人之一,首届全国教学论专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创始人与带头人。在从教的近五十年里,唐文中在其教学理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随着相关标准的完善和市场竞争的需求,节能、环保、安全、效率都成为汽车行业的讨论热题,汽车的材质和装备技术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
截至7月1日18时整,兖矿集团铁运处顺利实现安全运输19周年,创全国煤炭自营铁路行车安全最好水平。 兖矿自营铁路里程247公里,大小车站17个。主要担负兴隆、南屯、东滩、鲍店
近几年,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特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滑坡现象比较严重。安全隐患的存在,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职工的思想意识中存在着忽视安全的状
亲社会行为指的是那些具有破坏性、攻击性等违反社会规则或道德准则的行为,是社会心理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排斥指的是:个体在与他人或团体建立关系时,遭到对方的拒
本文以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为题,具体研究目标锁定北京地区相关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本文首先界定了"美术教育专业"的概念,并简要梳理和对比了国内外美术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