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作为中日同声传译专业方向的一名研究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两年的交传、同传训练。期间发现日语中多见连体修饰,特别是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连体节的复杂的连体修饰结构较为多见。而且在课堂及课外练习时,这也是翻译处理中的一大难题,对此笔者深有体会。日语中的“连体修饰节”类似于中文中的“定语”,其中,有的可与中文的“定语”对应,有的则不能。这也给口译带来了诸多困难,容易导致译文不自然或不成文的现象出现。因此,笔者认为,对口译中连体修饰节的译法分析及其考察将有助于整体提高口译质量。目前,关于连体修饰的汉译,很多学者在中日文连体修饰节的结构差异以及笔译方法上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此类研究主要以文学作品为主且基本上是针对笔译技巧的分析讨论,少有以口译为对象的研究。而基于译员的口译演习数据的中日连体修饰节的口译处理相关研究就更加少见。本文以介于口译与笔译之间的视译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比笔译译文的前提下,参考受众对译文的评价,通过观察译员口译行为,以期探明中日连体修饰节的结构差异对视译活动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参考笔译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察视译及口译活动中日语连体修饰节的汉译处理策略。本文中抽取含有连体修饰节的句子,在参照语言学研究中的分类基础上对这组句子分为“内”“外”结构两类,再从功能上对其分类为[A]“形容、限定”、[B]“附加信息、非限定”以及[C]“叙述”三类,同时以这组句子为数据,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同传方向研究生二年级学生8名、三年级学生3名以及MTI二年级学生6名为受试者分别进行视译与笔译的实验。实验后以录音资料及译文为数据资料,研究连体修饰节结构特点对其视译和笔译中汉译处理的影响。与此同时,以中文母语者为对象针对译文的自然度进行调查,在参照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考察视译与笔译的译法的不同之处,从中归纳视译中连体修饰节的汉译技巧。本论文总共分为5章,第1章主要就论文的研究动机、先行研究、研究方法及目的进行概括。第2章主要就相关口笔译理论进行介绍。第3章介绍实验的目的、对象、素材等与实验设计及实验实施相关的情况。同时介绍译文自然度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情况。第4章主要进行数据的考察与分析,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主要从译员的口译表现及译法使用情况两方面进行考察。接着针对顺译中的分译技巧以及对中日文复句进行分析,力求探讨最有效的口译处理方法。第5章是对研究结果的总结。首先从译员的口译表现观察各类型连体修饰节翻译处理中的难易程度。其结论归纳如下。1)含两个及两个以上连体修饰节的复杂连体修饰结构最难处理,易出现误译及漏译现象。2)与中文结构相差较大的“外”结构连体修饰节在处理上也较困难。在此基础上,对视译中连体修饰节的处理方法使用情况特点的评价调查结果总结如下。1)对于复杂连体修饰结构的译文,不改变原文顺序下的分译评价最高。2)[B]类连体修饰节的译法中,变译评价最高,但译员大多直接译为定语。3)[C]类连体修饰节的译法中,省略主名词及分译的方法评价较高,译员也大多采用这些方法。4)视译中由于受到时间限制,对变译的使用口译少于笔译。5)笔译中使用标点符号的地方,视译中采用停顿可达到相同效果。但观察数据可知,不适当的停顿会影响译文流畅度。基于以上考察,笔者针对视译中连体修饰节的汉译处理提出了以下4点改善的策略。1)整体来说,视译时适合采用顺句驱动法处理,同时需要划分长句进行分译。2)对于[B]类连体修饰节,若发现专有名词、人名等特定主名词,可采用先译出主名词,再译出连体修饰成分的方法进行变译。3)对于[C]类连体修饰节,留意一些典型主名词将大大缩短句子分析的时间。而发现这些主名词,判断连体修饰节为内容的叙述,则可采取省略主名词或分译的方法。4)笔译中使用标点符号的地方,视译中可采用停顿,但应适当避免不必要的停顿及冗余词汇。本论文对中日连体修饰节的结构差异给视译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提出改善视译,包括口译质量与效果的策略基础上,希望能为口译、口译教学以及相关课题研究略尽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