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夏、商、西周三代,由神权与宗法王权的紧密结合,不仅使超人间力量的宗教意识获得社会属性,而且促使最初事鬼神的礼逐渐演绎成衡量一切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准则。以礼治军、以礼治兵即是这一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此,在春秋以前的统治阶级中,礼既是治国、治军的根本,也是使用战争暴力的主要依据,并且是衡量战争的重要价值尺度。春秋时期虽有“礼崩乐坏”的趋势,但实际上周礼传统仍然在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规范着他们的言行。春秋战争礼的存在,不仅关乎各邦国之间的邦交关系,也对春秋社会结构特点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尊礼、重信、轻诈和“先礼后兵”等是春秋以前战争的重要特点。战国时,随着社会发展和天命神权观念的动摇,礼崩乐坏已成趋势,战争中尊礼重信必然成为历史笑柄。然以礼治军、治兵虽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其作为中国军事文化之源,仍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历来学者将礼划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种。其中,军礼的涵盖很广,它包括了平时治军、战时作战和战后班师、献俘等各方面的礼仪。以往学者们曾对先秦“军礼”某些方面的问题作过专深的研究,但多侧重于祭祀、盟誓等单一问题,从先秦“军礼”发展的角度进行全面地探讨、剖析,至今尚付诸阙如。本文主要围绕着先秦“军礼”的形态特征及其源流线索两个主题展开,探赜钩沉,溯源竟委,就先秦“军礼”的种类、表现形式,军礼产生的原因及其于春秋时代的关系,进行综合性讨论,以期对先秦礼学史及春秋史的研究有所裨益。论文由绪论和上、下两篇组成: 上篇先秦“军礼”考,以先秦“军礼”类材料的分析为重点,对相关材料进行归纳、辨析,以把握先秦时期军礼的表现形式、种类、发展状况及其精神特质。根据春秋军礼的具体情况,参照《左传》、《国语》等典籍,从表现形式到精神内质,由表及里对春秋军礼进行分类、梳理。在每一类中,因《左传》的有关内容详略不同,写法也有所差别。 下篇论先秦“军礼”,以讨论先秦时期军礼产生的原因及其于春秋时代的关系为主,从对《司马法》“仁本”战争观的考察出发,并结合对春秋及战国战争的比照,探讨“军礼”产生的源流及其于春秋社会的关系以及春秋军礼上承三代重“礼”传统,下启战国秦汉“诡道”战争观的继承和发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