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登记制度,它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如何在不动产交易中实现正确的权利变动。而不动产预告登记则在不动产登记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预告登记制度的关键问题是它的效力问题,只有具备完整而明确的效力规范,才能充分发挥其保障不动产交易有序运行的功能。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亟需探讨不动产预告登记具有何种效力。综合国内外的立法和理论研究,一般认为不动产预告登记应具有权利保全、顺位保护、破产保护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登记制度,它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如何在不动产交易中实现正确的权利变动。而不动产预告登记则在不动产登记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预告登记制度的关键问题是它的效力问题,只有具备完整而明确的效力规范,才能充分发挥其保障不动产交易有序运行的功能。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亟需探讨不动产预告登记具有何种效力。综合国内外的立法和理论研究,一般认为不动产预告登记应具有权利保全、顺位保护、破产保护和排除强制执行的效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多,当下社会对不动产的需求日益扩大,这也促进我国的不动产交易市场蓬勃发展。然而,不动产交易市场的扩大也暴露出相关制度存在漏洞,相关法律规定难以支撑交易市场良好运行。结合司法实践的现状及典型案例的查询,不难发现近年来因预告登记效力缺陷而产生的不动产交易纠纷逐年上升,诸如一房数卖、毁契背约的情况频频发生。随着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以及结合我国其他现行法律规范的相关条文,可知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效力仍未得到明确具体规定。在发生不动产登记纠纷时,因为立法规定不够明确且涉及的法律规范杂多,交易行为的效力是否有效及如何判定,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也难以达成有效共识,导致司法实践中会出现“类案不同判”的现象。因此,厘清不动产预告登记具有何种效力一方面可以完善我们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可以为后续司法解释以及其他法律规范的修改点亮指明灯。我们有必要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和统一效力规范以便指导司法实践,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交易纠纷并引导双方之间的不动产交易行为得以诚信履行。文章从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概念、法律性质和效力规范出发,结合国内外立法规定和学者的理论,通过下列几部分详细分析不动产预告登记应具有何种效力规范,最终为我国后续立法提供完善建议。第一部分总结预告登记的相关基础性理论。首先,重中之重是要联系国内外学界研究,比较该制度的法律性质争议,通过对法律性质的研究再进一步审视它的效力规范。其次,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得出不动产预告登记一般应当具有权利保全、排除强制执行、顺位保护及破产保护等效力。第二部分立足当前我国的司法实践,认清我国完善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效力规范的必要性。首先,归纳并简要分析预告登记的立法现状,然后整理不动产预告登记在目前司法实践中的现状。其次,结合一些涉及效力规范的典型案例,分析法院在审理中的不同争议观点。第三部分归纳分析域外有关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效力规范和学界理论,通过比较其制度差异,探究我国法律目前在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效力上存在的缺陷。主要分析我国对于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效力采取“绝对禁止”的立法模式过于严苛,以及我国预告登记的具体效力缺陷。第四部分结合域外立法规定所提供的经验借鉴,以及该制度的立法模式、不动产预告登记应具有何种效力规范入手,为相关制度的完善建言献策。首先分析我国预告登记应采取“相对无效”的立法模式,基于“中间处分行为”的性质划分,从法律行为和非法律行为两方面重新审视不动产预告登记在权利保全上有何效力。其次思考我国预告登记应具有对抗为解决私权纠纷的非法律行为、顺位保护、破产保护的效力。最后依据担保物权跟所有权物权同属物权,增添抵押权预告登记效力的规定。
其他文献
按照传统继承理论,被继承人的遗产应当由法定继承人取得或者按照遗嘱取得,其他人无权参与继承。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有些人的利益需要被照顾到,遗产酌分制度的设立就是为了照顾特殊权利主体。同传统继承立法基于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来认定继承人资格不同的是,遗产酌分制度是基于扶养关系来认定的,对继承人以外的生前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和对被继承人生前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遗产酌分制度在我国继承制度中占据重要
业主通过参与业主大会,并通过业主大会决议的方式来共同决定居住小区内的重大事项,实现对其所在小区的管理。但是通过一项决议,可能会因此损害少数业主的合法权益,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扩张,住宅小区越来越多,利益冲突也随之不断增加,对业主合法权益的保护成为一项不得不重视的议题。为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我国在《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当业主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请求法院撤销该决议。但是相
在陇东庆阳黄土高原腹地,经千百年历史演绎和传统叠加,形成诸多有关周先祖后稷、不窋、鞠陶、公刘等人的文化遗存和口传叙事。庆阳周祖传说,主要以传世文献记载、当代口头传承和风物遗存三种形态立体地反映出来,是周人文化历史在庆阳民间社会的深层积淀和文化记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这一地区的定向投射。庆阳周祖传说以先后相继、口耳相传、质朴简练的叙事风格叠合了庆阳民众认知周祖业绩的心路历程,蕴含古老浑厚的黄土高原农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是国家近些年大力发展的教育类型之一。《花卉学》课程作为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课程的展开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应用。为提高学生对《花卉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转换他们的学习态度,研究在中职《花卉学》课堂基本教学组织的前提下引入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首先
红柯是西部丝路上的“骑手”与歌者,在新疆生活十年后又回到陕西,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让他对于中国西部有了深刻的认识。红柯小说中的西部显示出动态的文化概念,红柯从早期写新疆题材的小说,再到以文学丝绸之路联系陕西与新疆两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文化西部的整体思考。西部在他的小说中具有神性的大美,人与自然呈现和谐相处的状态。红柯在两种地域文化的对观中,以文化审视的目光反思现代生存方式,呼唤英雄的野性精神,进行民族性
理论创新是推动时代进步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先导。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它不仅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发展问题,而且是当代学术界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当然更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并使大国成为强国的核心理念和发展之道。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导论部分。主要是较为系统地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早期女孩的父女关系,并探讨父女关系对于女儿性别角色认同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Bem性别角色量表简本》从108份问卷中根据结果的人数比例随机筛选出双性化女孩3位、女性化女孩3位、男性化女孩2位、未分化女孩1位,共9位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生命叙事研究方法,以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对这9位处于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早期(16-25岁)的女孩进行一对一的
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各类文件政策,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定位为“技能型”人才。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需要对实验实训课程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微视频作为信息技术和现代社会的产物,在教育教学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研究在专家学者对微视频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T校现状,将微视频应用于中职《植物保护技术》实验实训教学中。首先,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
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意识为核心,对激发课堂活力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教学理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积极构建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的课堂,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文章主要运用行动研究进行课题研究。基于行动研究的理论需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
十八届六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党内政治文化”这一新命题,其相关理论探索及建设路径探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不仅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在新时代这一历史起点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有助于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应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对未来党内政治文化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开展问题研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