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观是对自然及宇宙的看法,宋代苏轼的自然观与前代相比,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典范。本文主要对苏轼文学中的自然观进行观照,揭示自然观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他的自然观体现在其对《周易》的解读之上形成的天道观和人道观两个方面。在天道观方面,他常以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水”来喻“道”,将道落实到具体的自然物质上来体察“道”,关怀“道”。在人道观方面,将其落实在人之“性”的方面进行探讨。其自然观的形成与早年受故乡环境的濡染有关,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州,是山清水秀之地。同时他独特的贬谪经历使苏轼饱览了众多地貌,也促使他形成了面向自然的情怀。最后,苏轼的自然观在对儒道释的接受与批判中走向成熟。儒家的自然观带有社会功利之意识,常以自然万物来比喻君子之德,苏轼摆脱了儒家诗教的束缚和压制,突出了主体人格在自然中的主导作用。道家的自然观,是自然万物天然之存在状态,强调自然之原生态。苏轼崇尚自然,但并未将自己完全消解在自然之中,反而借自然来寻求内心,发展和完善了自我之个性。释家的自然观是空或者说无,佛教发展到中国本土化为禅,苏轼借助其观照和感知自然的方式,以禅入诗,从而赋予他的山水诗以禅趣。苏轼自然观在文学中的主题表现为回归自然和感司自然。苏轼在回归自然方面有浓厚的故乡情结,但是一生宦游他认为此心安处是吾乡。他以自然的方式皈依自然,在自然中抒写幽独情怀和人生感悟,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属。苏轼在自然观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论思想。其自然平淡文风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也和宋代社会文人老成之心态有关。他主张创作心态的“静”和“空”。在创作手法上,苏轼追求艺道并进,强调了然口与手,以意象为思想载体,以理趣入诗文,并用寓意来打通了诗书画的界线,形成了一种圆融的文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