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伸长细胞(Tanycytes,TAs)是富集存在于第三脑室腹侧壁和正中隆起MedianEminence,ME)的特化的室管膜细胞,在成年脑内继续保持未成熟特性,参与成年哺乳动物下丘脑内自然发生的轴突再生过程,研究显示TAs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的再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讨采用体外培养的TA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的可行性。
方法:在生后7天Wistar大鼠的ME取材培养原代和传代TAs,利用波形蛋白(Vimentin,VIM)强阳性,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弱阳性的特点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纯度测定之后采用传代的细胞进行移植,移植细胞之前用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利用全横断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立即将标记的TAs植入损伤的脊髓部位。实验大鼠共分5组:A.单纯细胞移植组,B.细胞加壳聚糖载体移植组,C.空白壳聚糖载体移植组,D单纯损伤组,E.假手术组。移植后:①每周末行BBB评分一次(共12周),以观察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②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追踪植入细胞的存活及状态;③第12周取材,从损伤脊髓的大体形态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镀银染色方法对比各个组脊髓局部修复的情况;④采用HRP逆行追踪方法观察脑皮质区有无标记神经元,并且计数大脑皮质躯体感觉运动区和中脑红核的神经元数目,比较各个组的神经元密度来判断TAs移植对发出下行传导束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结果:①植入的TAs在载体中存活并向脊髓中移行;②A、B组后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C、D组;③12周后A组脊髓的大体修复状况好于D组;B、C组中的壳聚糖载体未见明显降解;④A组动物有2只可在脑皮质观察到HRP逆行标记神经元,而B、C、D组未发现标记神经元;A、B、C、D各组的皮质感觉运动区和红核神经元密度均小于E组,其中A、B组神经元密度高于C、D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而A、B组之间,C、D组之间并无差异。
结论:①体外培养的传代TAs细胞的纯度较高,可进行移植;②TAs移植可促进SCI轴突的再生、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保护发出下行传导束的皮质感觉运动区神经元和红核神经元;③壳聚糖载体与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对其降解时间的控制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总之,应用伸长细胞移植治疗可明显促进受损大鼠脊髓的修复再生,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为解决脊髓损伤这一临床治疗的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