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它的发生涉及多因素的参与,是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基因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是环境致癌物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抑癌基因、修复酶基因及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也很受重视。但以往对于食管癌病因学的研究多侧重于单一的环境或基因因素,较少研究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且有些基因的多态性具有种族和地域差异。本课题选择江苏淮安食管癌高发区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现场,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与食管癌的关系;比较研究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血液中基因多态性的差异;同时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筛选该地区食管癌的易感基因。在对研究对象p53基因和X射线损伤修复的交叉互补基因(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多态性的分析中发现,p53 249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没有突变,XRCC1 399 Gln/Gln基因型病例组高于对照组。修复酶基因、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关系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HX-113突变型个体,食管癌的危险性增加(OR=1.417);GSTT1非缺失型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OR=0.566)。基因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XRCC1 399与EPHX-113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XRCC1 399 Arg/Gln基因型同时携带EPHX-113 Tyr/Tyr基因型的个体,能使食管癌的患病风险降低(OR=0.300)。对环境危险因素与基因多态性在食管癌发生关系中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后发现,携带XRCC1 194突变基因型同时血清AFB1-Alb水平高的个体,携带XRCC1 194突变基因型同时喜食烫食的个体,携带XRCC1 194突变基因型同时进食快的个体,均能使食管癌的危险性增加,OR值分别为3.874、4.575和11.307。对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血液中p53和XRCC1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用cDNA微阵列技术筛选出的异常表达基因中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上数据库报道的可能与肿瘤有关的基因有23项,其中与食管癌有关的有5项。本次有关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易感性以及两者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结果,在以往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现,对于明确该地区食管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