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部分室内燃煤暴露与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研究目的:探讨室内燃煤对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纳入752名研究对象,根据室内是否燃煤分为燃煤组和对照组。监测两组室内空气质量(PM2.5、CO、SO2)情况。2.q PCR检测血液中IL-8、SAA1、TNF-α、CRP的m RNA表达情况。3.校正混杂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室内燃煤因素与颈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室内燃煤暴露与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研究目的:探讨室内燃煤对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纳入752名研究对象,根据室内是否燃煤分为燃煤组和对照组。监测两组室内空气质量(PM2.5、CO、SO2)情况。2.q PCR检测血液中IL-8、SAA1、TNF-α、CRP的m RNA表达情况。3.校正混杂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室内燃煤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血压、炎症因子m RNA表达量关系。4.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作为分层因子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5.进一步加入职业、教育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模型稳健性。结果:燃煤组、对照组分别有426名、326名研究对象。燃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年龄、收缩压、室内污染物浓度、m RNA表达量均比对照组高(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燃煤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收缩压呈正相关,尤其在吸烟者和<65岁研究对象中。将职业和教育水平纳入模型后,效应稳定。小结:燃煤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升高,研究对象患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收缩压升高。第二部分基于K-means聚类分析室内空气污染与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研究目的:评估长期使用空气净化器对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的影响。方法:1.8292名研究对象进入最终的分析,根据是否使用空气净化器分为两组。2.由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法评估个体室外污染物暴露水平,并进行室外停留时间-加权。3.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将总研究对象分成室外污染物低浓度(cluster1)、中浓度(cluster2)和高浓度(cluster3)三个暴露水平。4.分别采用混合线性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使用空气净化器对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5.以性别、年龄、吸烟史及饮酒史为分层因子进行分层分析。6.模型中加入职业、教育、民族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空气净化器组、对照组分别有4052名、4240名研究对象。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使用空气净化器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5),尤其是室外污染物低暴露人群。对男性、45-65岁及不吸烟,不饮酒者保护作用更明显。敏感性分析显示空气净化器对收缩压保护作用更明显。小结:室外污染物低暴露水平时使用空气净化器对血压具有保护作用,尤其对男性、45-65岁、不吸烟及不饮酒者。第三部分交通污染与心脏瓣膜病的关联性研究目的:探索交通污染对心脏瓣膜病的影响。方法:1.4158名研究对象被纳入到最终的分析。研究对象的住宅与最近主要道路的距离和每天平均车流量作为交通污染指标。2.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住宅与最近主要道路的距离、车流量与心脏瓣膜病关系。4.以性别、年龄为分层因子进行分层分析。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道路距离与心脏瓣膜病的非线性关系。6.将住宅到主要道路距离进行负对数转换,分析道路距离的负对数与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1153名研究对象患有心脏瓣膜病,患病率为27.7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宅与道路距离≤200米的研究对象患三尖瓣关闭不全的风险较高(P<0.05),暴露于高密度车流量研究对象患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风险增大,尤其女性。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发现住宅与主要道路的距离为300米时患心脏瓣膜病风险最小。住宅与主要道路距离经负对数转换后,住宅与主要道路距离越近,患三尖瓣关闭不全的风险越高。小结:交通空气污染会增加患心脏瓣膜病的风险,尤其是女性。家庭住宅与主要道路距离约为300米患心脏瓣膜病风险最小。结论:1.室内燃煤增加患颈动脉粥样患病率的风险,使收缩压升高。2.使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外污染物低暴露水平人群的血压有保护作用。3.交通空气污染会增加患心脏瓣膜病的风险,尤其是女性。4.家庭住宅与主要道路距离约为300米患心脏瓣膜病风险最小。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健康成年人两种不同站立姿势时全身矢状位影像学分析目的:对于脊柱畸形需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会进行包括X线、CT、MRI等在内的一系列影像学检查,其中X线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X线检查时,患者多被要求以特定的姿势站立,而这种姿势,并不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站立或者行走姿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多会以一种可以使自己感受到舒适和放松的姿势进行站立和活动以节约能量。回顾国内外的相关研
血管性痴呆(VaD)约占所有痴呆患者的17-20%,是继阿尔茨海默氏病(AD)之后的第二大痴呆形式,在老年人群中流行。VaD可由供血减少引起,这可能与中风有关,也可能与中风无关。VaD的诊断不足、缺乏治疗选择、预期寿命的增加以及罹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中风等危险因素人口的稳步增长,都要求开发VaD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没有FDA批准的VaD治疗方案,一些研究旨在开发一个良好的VaD动物
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于常见恶性肿瘤的前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最主要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鳞癌与腺癌等。深入探讨NSCL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对于肺癌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指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可参与细胞内X染色体沉默、基因印记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和其配体(PD-L1)的抗体在肺癌治疗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肿瘤的增长,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单纯应用PD-1抗体或者PD-L1抗体,未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原因之一为肺癌细胞表面表达PD-L1,其与机体内PD-1结合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半乳糖凝集素-3(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长期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增加。据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5亿糖尿病患者。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则显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其中2型糖尿病占90.0%以上。2型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是胰岛素抵抗,长期糖脂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不仅导致眼、肾脏、神经、心脏、血管等多个组织器
脉络膜是眼部血管最为丰富的组织结构,在人眼解剖结构、生理代谢、光保护作用以及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其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故其成像受到色素上皮遮蔽的影响,普通影像学检查无法对脉络膜病灶进行全面而清晰的呈现。眼底影像学的进步为脉络膜成像提供了工具,也从不同角度评估脉络膜的形态改变。1956年应用眼部B超首次描述了脉络膜的形态,1973年吲哚箐绿脉络膜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
第一部分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减轻小鼠后肢缺血性损伤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baric hypoxia,CIHH)对小鼠肢体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后肢缺血损伤模型组(Ischemia),CIHH预处理+后肢缺血损伤组(CIHH+Ischemia)和假手术组(Sham)。Ischemi
喉癌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病理类型为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根据其原发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声门型、声门上型和声门下型喉癌,声门型喉癌最为常见。2018年,全世界喉癌的新发病例是177,422例,约占总的全身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左右,其导致的死亡病例为94,771例,且近年来,全球的喉癌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随着人们
目的: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老年人,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外泌体是由各种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质双层封闭的细胞外小囊泡,它被体内的多种类型的细胞分泌排出细胞进入体液,均可携带具有功能活性的囊泡内容物进行细胞间的生物信号传递,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参与了机体各种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如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衰老、凋亡等。在心血管系统,外泌体参与了心肌细胞的存活、心室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源于胃的恶性肿瘤,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主要原因。胃癌作为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男性发病率为每100000人中有18例,女性发病率为每100000人中有9例。胃癌的形成机制复杂,主要涉及基因修复功能异常、细胞生长、死亡和凋亡基因的功能紊乱等,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胃癌存在不同发展机制、检测标记物、临床病理特征。为了明确胃癌的发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