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英语作为外语,其使用机会有限,课堂无疑是学生使用英语的主要途径之一。课堂中发生的一切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具有直接影响。在教学活动中,课堂互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初中英语新课标中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成多重角色,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标中关于学生在语言知识、技能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上的目标。教师角色多元化对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虽然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课堂互动中的教师角色研究,但其中大多数研究只是强调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比较教师与学生对教师角色的认知差异、或是对比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所扮演的教师角色异同,而对EFL英语课堂互动中教师实际扮演了哪些角色,以及教师如何利用互动行为来构建和塑造这些角色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5位初中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25节初中二年级英语课的课堂观察以及对5位老师的访谈收集数据,以期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初二英语课堂互动过程中的教师角色类型主要有哪些?不同教师角色类型在课堂互动中所占比例呈现什么特点?2.教师如何利用课堂互动行为构建和塑造其不同教师角色?通过对课堂观察和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发现:(1)依据Harmer界定的八种教师角色,教师在初二年级英语课堂互动中实际扮演的角色主要有六种,分别是“评价者”、“组织者”、“促进者”、“导师”、“观察者”、“学习资源”;(2)六种角色在课堂互动中的占比分别为:“评价者”35.78%,“组织者”18.30%,“促进者”15.18%,“导师”11.77%,“观察者”9.08%,以及“学习资源”8.79%。前人研究中发现的教师角色多为“促进者”、“组织者”以及“导师”,但本研究中“评价者”却占比相对较大。这是因为初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从而获得反馈来进一步调整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产生了大量的评价行为;(3)教师利用“简单反馈”、“展示性问题”以及“理解性问题”来构建“评价者”角色;教师通过大量的“指令”和较少的“纪律维持”来构建“组织者”角色;教师结合使用“参考性问题”、“引发性反馈”以及“隐性反馈”来构建“促进者”角色;教师通过“讲授”来构建“导师”角色;教师利用“观察”实现“观察者”角色;教师使用“额外附加语”来扮演“学习资源”角色。本研究从一个比较新的视角,即从社会文化理论中的中介理论以及活动理论的视角,呈现教师如何通过中介工具即互动行为构建其角色的过程。本研究有利于增进初二年级英语教师对课堂互动行为与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为教师更好地利用互动行为来实现不同的角色提供了借鉴,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互动中更好地利用不同的角色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