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乙酰肝素酶(HPSE)的表达,探讨VEGF-D和HPSE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蜡块标本53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20例,以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标记淋巴管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VD),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D和HPSE在子宫内膜癌、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LVD(23.5±7.84)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LVD(6.95±2.34)(P<0.05);子宫内膜癌边缘区LVD(32.55±3.45)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中心区LVD(10.48±1.62)(P<0.05);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组LVD(32.05±3.27)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LVD(13.23±4.57)(P<0.05)。
(2)VEGF-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81%(37/53),在正常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3,P<0.05);VEGF-D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84.21%(32/38),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33.33%(5/1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1,P<0.05)。
(3)子宫内膜癌VEGF-D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spectively)。在临床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HPSE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36%(41/53),在正常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40.00%(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8,P<0.05);HPSE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89.47%(34/38),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6.67%(7/1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4,P<0.05)。
(5)子宫内膜癌HPSE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组织分化程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spectively)。在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spectively)。
(6)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D阳性组LVD(31.17±2.82)较VEGF-D阴性组LVD(16.75±3.63)显著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SE阳性组LVD(24.25±6.54)与HPSE阴性组LVD(23.89±7.66)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与HPSE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c=0.431(P<0.05)。
结论:(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癌组织边缘区淋巴管密度高于中心区。边缘区淋巴管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通道。
(2)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与其淋巴管密度的增高密切相关,表明子宫内膜癌淋巴管密度增加是其淋巴道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淋巴管密度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转移的重要指标。
(3)子宫内膜癌VEGF-D的高表达可诱导淋巴管新生,促进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VEGF-D的检测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途径。
(4)子宫内膜癌HPSE表达的增高与淋巴管新生无关。HPSE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促进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和转移。HPSE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浸润及转移的一项有用的监测指标。
(5)子宫内膜癌VEGF-D蛋白阳性表达病例中HPSE蛋白也存在较高的阳性表达率,提示在子宫内膜癌的生长、侵袭及转移过程中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