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极薄膜材料是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供体,是影响电池容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聚阴离子型Li MSi O_4(M=Fe、Mn)正极材料具有资源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优异特性,且理论容量可达333 m Ah·g-1,是高容量、长寿命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理想的备选正极薄膜材料。本文采用RF磁控溅射法成功制备了Li_2Fe_xSi O_4(x=1.02,1,0.98,0.94)正极薄膜,深入研究了Li_2F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极薄膜材料是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供体,是影响电池容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聚阴离子型Li MSi O4(M=Fe、Mn)正极材料具有资源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优异特性,且理论容量可达333 m Ah·g-1,是高容量、长寿命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理想的备选正极薄膜材料。本文采用RF磁控溅射法成功制备了Li2FexSi O4(x=1.02,1,0.98,0.94)正极薄膜,深入研究了Li2FexSi O4材料中不同的Fe2+含量对Li2FexSi O4薄膜形貌、输运特性、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溅射功率、压强和靶材中Fe元素含量对Li2FexSi O4薄膜物相与形貌影响较大。当基底温度为常温、溅射功率为130W、溅射压强为2Pa时,制备的薄膜表面颗粒大小均匀且致密平整,在未退火状态下薄膜为非晶态。通过XRD和SEM分析观察表明退火温度为750℃时Li2FexSi O4薄膜开始晶化,出现Fe O杂质相;退火温度为850℃时杂质相消失,薄膜出现(011)晶面择优晶化;退火温度达到950℃时出现Fe2Si、Fe3O4等新的杂质相。交流阻抗测试与动态电势扫描测试表明不同铁含量的Li2FexSi O4薄膜中Li2Fe1.02Si O4薄膜电荷电导率最高,为5.2283×10-7S·cm-1。进一步的理论计算表明,Fe空位与间隙Fe原子造成的晶格畸变对其附近Li离子的跃迁造成不利影响。但是间隙Fe原子会在禁带中引入大量的施主杂质能级,因此有利于Li2FexSi O4薄膜电子电导率的提高;同时随着Fe原子含量的增大薄膜的晶格参数增大,有益于离子电导。循环伏安测试发现CV曲线具有两组明显的氧还原峰,分别对应Fe2+/Fe3+,Fe3+/Fe4+氧化还原过程,表明Li2FexSi O4薄膜具有良好的化学活性。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Li2Fe1.02Si O4薄膜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16.99 m Ah·g-1,库伦效率为96.16%。充放电测试循环50次后,容量衰减较小,容量保持率可达到90%以上,且具有较高的电压平台,在高倍率循环过程中具有比较良好的循环性能,锂离子扩散系数可达3.60×10-12cm2·s-1。
其他文献
黑木耳作为河北省重点扶贫产业之一,在省内的栽培规模越来越大,基于对其加工增值的发展预期,对黑木耳初级产品生产工艺中的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日趋重要。HACCP体系是控制食源性最经济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它能通过相应的控制措施,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预防或者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根据HACCP基本原理,用关键控制点判断树,并结合黑木耳主产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作为重要的农、林、牧业害虫,具有非常强的破坏性。TGF-β超家族基因的研究多集中在哺乳动物及水产动物中,在昆虫中有少量报道,仅在果蝇和家蚕中对个别基因有所研究。探究其在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对于了解不完全变态昆虫中TGF-β超家族基因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飞蝗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已公布的飞蝗基因组数据对TGF-β(transfor ming
土地荒漠化是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生态安全问题,而进行荒漠化防治也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部分。荒漠本身对于环境的变化是比较脆弱的,同时对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多数聚焦于空间尺度,而对于时间跨度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涉及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季节变化的研究就更少。荒漠地区土壤贫瘠,植物会形成“资源岛”效应,养分更多的聚集于植物周围,对应的微生物也更多的在植物根际生长繁殖。而季节的转变
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土壤环境中氮素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性因子,是各类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备营养元素之一,不同氮素种类、形态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物的产量及品质。本论文以两种氮效率玉米郑单958(Zea mays L.cv.ZD958)(低氮高效型)和先玉335(Z.mays L.cv.XY335)(高氮高效型)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土培试验方法研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而且没有记忆效应,已经成为便携式电子设备最重要的电源之一。然而近几年电动汽车行业迅速发展,对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好的储能设备需求也更大,而关键就在于开发高性能的负极材料。纳米材料本身具有尺寸小和比表面积高的优势,可以增大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同时也缩短了锂离子和电子的扩散距离。而且纳米材料有充足的内部空间,可以适应活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高了电
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在光伏领域飞速发展,其功率转换效率(PCE)一路高歌猛进,单结PSCs的PCE从2009年首次报道后的3.8%一直增长到现如今的25.5%,其高效的PCE已经接近现如今的商业化太阳能电池。根据空穴传输层(HTL)和电子传输层(ETL)的位置不同,PSCs可分为正式结构(n-i-p结构)和反式结构(p-i-n结构)。正式结构制备工艺比较复杂,耗时较长,
随着国家未来碳中和政策导向,清洁绿色的光伏发电技术有着长远而光明的发展前景。光伏组件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其工作性能对光伏发电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些年,通过改变组件内部电池片连接结构,半片组件、叠瓦组件等新型的光伏组件技术陆续出现,展现了比常规光伏组件更多的性能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可以背面发电的双面电池的出现,相应的光伏组件也从原来的新型单玻组件发展为发电量更高的双玻双面组件。但光伏组件工作
面对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各国科研工作者都在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我国两会的结束,国家电网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到2030年,光伏装机容量总计将达到10亿千瓦。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但由于实际安装方式大多采用固定式或单轴跟踪,致使太阳能电池板的辐射接收总量大打折扣。因此,本文结合
以有机半导体为吸光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具有质轻、半透明、可卷对卷柔性制备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是由吸光层、界面层和电极构成,其中界面层位于吸光层和电极之间,根据所在电极处相对极性的不同分为阴极界面层(CIL)和阳极界面层(AIL),它们对光电器件中载流子传输行为的调节及改善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对具有电子传输功能的阴极界面层材料的要求为能
根据风机叶片复杂曲面的检测任务需求,本文在传统纯刚性并联机构的基础上,引入柔索结构设计了一种索杆混联式风机叶片检测装置,使末端检测平台运动更加灵活,工作空间更大,提高了风机叶片的检测效率。本文主要对索杆混联式风机叶片检测装置进行了运动学分析、误差分析以及精度综合等理论研究并设计运动控制系统搭建风机叶片检测装置的物理样机。首先,根据风机叶片表面检测任务需求,使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索杆混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