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关乎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农业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是关乎到社会的长期稳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改善,对粮食的需求更大,由于农业资源的缺乏,使农业发展停滞不前,粮食产量的提高也遭受阻碍,人口迅速增长,粮食数量与质量都得不到改善,这进一步影响了粮食的安全。粮食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既是农业大国,亦是人口大国,粮食的波动势必会对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对中国社会是否稳定,经济是否能持续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动摇。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不仅仅关乎中国自身的安全,也是关乎全球稳定及世界能否更好的发展的一件大事。粮食问题早已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上对影响中国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借鉴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已有的文献,得出研究不足,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然后通过回顾中国粮食产量的产出与需求等现状,了解中国粮食的缺口情况,以及分别从农户自主投资和农业劳动力方面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还有自然因素对粮食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减免农业税对粮食造成的影响都做了理论分析。最后确定本文相关指标:农户自主投资Ⅰ作为资本投入,第一产业劳动人数L作为劳动力投入,参考已有文献的自然因素的指标—成灾率R,还有将是否实行减免农业税T作为政策因素,在这里有一些创新点是本文将政策因素作为虚拟变量,重点是了解政策因素对粮食产量及农户自主投资的影响。本文利用修改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了计量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中国1985年到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再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发现减免农业税对粮食产量发生了弹性变化有较大显著影响,农户自主投资、成灾率是显著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的作用强度显示比较大,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检验。对于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是,劳动力转移,通过了要素的代替,或者是要素的对流,比如在其他方面增加了投入,因此导致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够显著,这与周四军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比较吻合。自然因素对于粮食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呈现负相关关系,这是符合经济意义的,成灾率就是对粮食产量的一个重大损失,是阻碍粮食生产产量增加的一个绊脚石,自然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自然因素和粮食产量的关系是负相关,这是符合经济含义的。通过回归得到的参数模型也可以看出劳动力、农户自主投资、减免农业税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都是正影响,尽管得到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影响不够显著,但是也是符合经济含义的,劳动力在没有技术创新的前提下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种植粮食,收割粮食都实行农业机械化,因此需要的劳动力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于农业劳动力不显著也就有了较好的解释,原因大概就是要素替代了劳动力,因此减小了劳动力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农户自主投资对粮食产量影响是很显著的,当农户自主投资增加1%时,粮食产量弹性增加0.51的产量,因此可以说农户投资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本文对于减免农业税这个政策因素来说,减免农业税在1%的显著水平下对粮食产量影响是较为显著,而且为正影响,对农户自主投资的影响作用较大,对粮食产量发生了弹性变化。从经济含义来说,减免农业税对于农户自主投资的影响应该是非常显著的正影响。就平常意义而言,对于国家给的惠农政策,农民都是积极主动的去遵守,况且减免农业税不但减轻了农户的压力,而且可以间接的增加农户的收入,而农户的自主投资正是这一部分的来源,因为农户自主投资对粮食产量影响较为显著,推理可以看出,减免农业税对粮食产量产生的影响是间接的,但是作用不如农户自主投资大。由于本文在选取变量指标的过程还是不够完善,都是直接用单一变量来表示一个综合因素,自然因素我直接选用成灾面积作为指标,其实关于自然因素还有气候,虫害、土壤等因素,政策因素也是有多种,比如农业制度、农业补贴等等,所以这是本文存在的不足。关于得到的检验结果,在此提出几点建议:(1)中国是地少人多的国家,耕地资源分布及其不合理,对于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中,耕地面积对它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因此,建议政府还是需要合理调整粮食播种面积。而且通过改善农田的质量,同样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2)科技兴国,这是一个真理,关于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劳动力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很可能是因为技术代替了劳动力的投入。对于农业发展以后更多的是靠技术创新,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离不开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来研究优质品种,达到粮食的增产。(3)关于政策方面,本文选取的只是减免农业税来研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本文过于片面的来研究了,政策方面有许多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到粮食产量,政府对农业的扶持、补贴、制度的改善都可以影响到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政府可以通过对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户购买优质种子提供一定的补贴,都可达到粮食增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