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的创新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行为日益复杂化和网络化。创新理论的焦点也逐步向网络化转移。本研究引入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作为中间变量,探讨知识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我国沿海发达省市244家企业为样本,构建并证实了知识网络--动态能力----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模型。本研究主要解决四个问题:第一,从知识观的视角重构动态能力的定义、构成维度,发现动态能力的演化和发展规律;第二,分析企业知识网络对动态能力的影响,论证网络特征在动态能力演化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第三,分析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不同影响;第四,验证知识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发现网络特征、动态能力发展与创新模式三者之间的匹配模式。-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对244家企业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处理则采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和AMOS7.0来完成。除社会调查方法外,本文还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规范研究,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所提供的各项指标对网络结构、网络关系进行测量。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动态能力是组织为适应市场变革而创造性地使用内外部知识资源的过程,是组织拥有的迅速识别和获取外部知识并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和重构,以实现新的资源组合的过程性运营和战略惯例。动态能力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知识处理的过程性能力,可以划分为搜寻识别、筛选评估、转化整合三个维度,三个维度呈现顺序依赖关系,在知识创造的螺旋中递进演化,前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后一阶段能够成功进行的基础。
第二,知识网络是动态能力形成和培育的重要源泉,不同的网络特征对于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存在不同影响。网络中心性是提升搜寻识别和转化整合水平的最关键因素,其影响力度比网络规模和网络异质性都要大。网络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搜寻识别外部知识,但是对转化整合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网络异质性越高,并不会显著促进对外部知识的搜寻识别,但是却显著阻碍了外部知识的转化整合。强关系能够显著提升动态能力。具体来说,与一级网络成员之间的密切交往有利于外部知识的转化整合,与二级网络成员的密切交往有利于对外部知识的搜寻识别,但是这些影响的强度都低于与网络成员的关系质量,也就是说,与合作伙伴之间紧密的情感、更高的信任水平和互惠期待,要比交往频率更具有决定意义,能够同时提高搜寻识别和转化整合水平。
第三,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有显著差别。首先,二者对于外部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管理创新更强调外部知识与企业现有知识的结合,技术创新则相反,更需要搜寻识别能够带来创新萌芽的、异质性的外部知识,内外部知识的融合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对外部知识的搜寻识别无论对于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度要大大高于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力度。其次,管理创新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却不必然导致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度仅次于搜寻识别,忽视管理创新会导致整体创新水平的降低,但是技术创新对管理创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第四,知识网络通过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网络特征、动态能力发展与创新模式三者之间存在动态匹配机制。技术创新强调对外部知识的搜寻识别,网络中心性、网络规模、关系质量以及与二级网络成员之间的交往频率通过提高搜寻识别水平而促进技术创新。网络规模、与二级网络成员之间的交往频率通过提高搜寻识别水平而促进管理创新;与一级网络成员之间的交往频率通过提高转化整合水平而促进管理创新的;网络异质性通过转化整合负向影响管理创新;网络中心性和关系质量则通过提高搜寻识别和转化整合水平而促进管理创新。
本研究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引入动态能力作为中间变量考察网络对创新的影响,一方面揭示了知识网络通过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作用于创新行为的机制和路径,是打开企业能力黑箱的有益尝试;另一方面为解释网络如何影响行为这一社会网络学派的经典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第二,发现了知识网络影响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不同路径,以及网络特征、动态能力、创新模式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是对目前相对匮乏的管理创新研究的有益补充,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更为科学的量化标准。第三,从企业知识观出发重构了动态能力的概念,使动态能力的界定摆脱了“能力无限后退”的困扰,更具有普遍性和可观测性;构建并实证检验了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量表和演化模型,从而弥补了现有的动态能力研究中操作性不足和定量研究不足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