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墨”的研究一直是中国画理论和实践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传统理论认为墨分五彩,即画面上的墨色可以分为焦、浓、重、淡、清几个层次,用来表达多彩的世界。今天能见到最早的人物画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历史上的写意人物画《二祖调心图》、《泼墨仙人图》皆堪称墨分五彩的经典之作。传统绘画焦墨的运用,五千年前的彩陶文化绘画作品中已有端倪,近现代焦墨山水在黄宾虹、张仃、崔振宽等画家的实践之下有所发展。在人物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墨”的研究一直是中国画理论和实践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传统理论认为墨分五彩,即画面上的墨色可以分为焦、浓、重、淡、清几个层次,用来表达多彩的世界。今天能见到最早的人物画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历史上的写意人物画《二祖调心图》、《泼墨仙人图》皆堪称墨分五彩的经典之作。传统绘画焦墨的运用,五千年前的彩陶文化绘画作品中已有端倪,近现代焦墨山水在黄宾虹、张仃、崔振宽等画家的实践之下有所发展。在人物画领域,焦墨的使用在人物的写生练习上较为常见,作为一种专门的语言形式用于人物画的创作则偏少。随着中西方的艺术文化不断交融,焦墨人物画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面貌。笔者认为,当代焦墨人物画面貌的形成一方面是吸收了鲁迅先生引荐过来的西方木刻版画的图像视觉元素;另一方面吸收了焦墨山水、花鸟中的枯笔皴擦,同时继承传统人物画的造型韵味,在画面构成和视觉冲击力诸多方面交融碰撞才形成现在的面貌格局。本文第一个部分概述了焦墨的发展及其独有的特征,梳理了焦墨作为绘画语言在中国画创作中的情况,并通过实例论证,总结出了焦墨绘画作品中枯笔渴墨、黑而有光、对比明显三个视觉特征。接着阐述了焦墨其独有的审美特征。第二个部分的论述以黑白木刻版画和焦墨山水两者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二者对当代焦墨人物画的影响,寻找黑白木刻版画和焦墨效果之间的共性,以及焦墨山水和焦墨人物画之间的联系。第三个部分的内容是当代焦墨人物画创作的实例分析,通过举例一些画家对于纯焦墨的运用,来分析当代焦墨人物画创作的若干思路。例如李伯安在人物画创作中对于焦墨的运用;殷会利又是如何利用纯焦墨找寻新的突破,以及其他一些画家对焦墨语言运用探索等。第四个部分是笔者以自己的作品为例,结合自身的焦墨人物画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焦墨的笔法、层次以及黑白的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人物画中焦墨语言运用的可能性。通篇看来,笔者总结了“单纯”的笔墨语言与“极致”的表现对焦墨语言形式的推陈出新的影响,分析了焦墨语言形式的内涵意义所在,认为在中西方文化频繁交流的同时,中国画也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冲击。近些年中国画一直在寻求“变”,笔墨上一直在找寻新的出路,这是当代中国画发展所必然经历的阶段。当代的中国画在秉承传统笔墨的同时,表现的方式、题材都与从前有所区别,如何在传统的中国画绘画语言中寻求一个闪光点,在语言上融入其他画种的元素,突破传统的表现样式,同时又不打破传统的精神,是焦墨语言形式探索应该秉承的理念。焦墨作为墨分五彩这一传统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单独运用于人物画的创作之中,有研究和探索的必要性。同时应该认识到,当代的焦墨人物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许多焦墨人物画作品结合现代新的元素,不断融合创新,既尊崇中国画的本源,在传统“墨”法中去汲取养分,又在“变”的过程中,大胆尝试寻求突破,总结出许多新的创作思路,对中国画的语言形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深化对于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育活动也从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当中。在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中,美术社团承担实践育人的基本职能,作为课堂教学外的补充,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在美术社团活动中,需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但又需要超脱于常规教学,这就要求在美术社团的教学活动当中,引入相对更加开放与多元的教学活动与安排,拓展对于学生的教学。通草堆画作为传统艺术文化遗产,起源于广州、传承于
琴歌,是我国音乐发展历史上遗留下的瑰宝,记载着我国丰富的古代音乐文化信息。作为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歌的研究价值是无可比拟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近现代艺术家以古代遗留的琴歌为基础而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再结合“大音希声”的音乐理念探讨演唱时声音的呈现形态,充分而全面地揭示琴歌艺术的研究价值。后文中分析了琴歌艺术的作品风格特点和内里包含的艺术特征,也针对“大音希声”这一理念从抽象的感官层面进行了解释,
学校的音乐教育是面向校内整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施行、实现审美教育普及的重要方式。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在审美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目前,尽管审美教育仍是教育范畴的薄弱环节,但是我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问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提出“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合唱是新课标中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的首个内容,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是出生于俄罗斯的作曲家、钢琴家及指挥家,他是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并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起到深远影响。1921年他将小提琴曲《爱之忧伤》改编成钢琴曲,在原曲的框架中充分融入自身的风格特点,使这首改编曲呈现不同的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的发展道路。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艺术体育教育中。在全国建设特色课程的课程改革潮流下,构建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术特色课程非常有必要。笔者以汉服“云肩”元素为载体,进行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梳理国内外相关内容,整理“云肩”元素相关知识。“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指出全球经济格局和治理体系正在酝酿新的变革,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昭示了中国发展的新起点。历史证明,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教育(以下简称“ESD”)对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仍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因此本论文通过对中日美术教材的比较分析,试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与
安徽“慢赶牛”作为安徽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色。本文基于语言学音变理论探讨安徽“慢赶牛”的语言特色,并且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慢赶牛”作品《郎在高山唱山歌》进行表演案例分析,将理论部分的内容加以对“慢赶牛”音乐作品实践,从而提出演唱“慢赶牛”作品的意见。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安徽“慢赶牛”传播地区的方言分布以及方言变音规律;第二章主要论述辙韵、衬词在歌词中的体现,介
战国时期的楚国偏据南方,不断地融合周边小国;地缘上虽与秦、韩、魏、齐接壤,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地域与民族环境,使得楚系文字与其他四系截然不同。楚系玺印文字所呈现出的隽秀散逸、具有毛笔的书写意味与楚系文字一脉相承,楚系玺印文字在沿袭西周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拥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对楚系玺印文字的深入研究,能更好地推进楚系玺印艺术特色的研究。在研究时,占有丰富的楚系玺印文字材料;以科学的态度量化比较,保证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朝鲜族便是其中的一个民族,这个多彩的民族通过自己的文字、语言和生活方式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具有朝鲜族民俗特色的文化艺术遗产,特别是朝鲜族民歌,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这些民歌更是成为了各种集会与活动的无形连接,也正是凭借歌唱这种平等交流的方式,让朝鲜人民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之中。而朝鲜族民歌,无疑是在生活和民族文化艺术传承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应时而生,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所有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单元连接课程与课时,而单元设计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能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时计划中。单元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将素养落实到单元中,目标成为整体单元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教育界对素养的界定理解繁多,但对素养导向的课堂认识有三点共识,一要关注素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