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教兴国的今天,教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各个地区的人们都在想方设法扫除影响教育发展的不和谐音符,促使教育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学校学生来自不同民族,即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使得教育更有成效呢,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宽阔的文化知识背景与教育教学能力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由于学生发展的主渠道,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自己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分配给学生来实现的,并且教师分配给学生教学资源的多寡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发展方向,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那么,教师是否具有相应的知识背景与教育教学能力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呢?怎样才能使教师具有相应的知识背景与教育教学能力呢?这是本研究所困惑及力求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研究从微观层面(课堂教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主要采用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以乌鲁木齐市W中学初三(5)班(民族学生比例较大的重点班)和初三(2)班(民族学生比例较大的平行班)的11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源分配情况为研究对象,历时45天,考察他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并如何分配其所掌握的教学资源的。结果发现,教师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知识分配、信息反馈、课堂管理及情感分配六个纬度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资源分配上的差异,并且其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优劣等相关联。
我们知道,课堂与社会具有同构性,并与外部社会的关系非常紧密。因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鉴于此,本人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到了比较适切的社会学理论(标签理论)进行分析,并指出教师对学生的标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现在发展及今后所步入的社会阶层,即再生了社会的不平等;造成这种教学资源分配差异的根源主要在于教师所处的社会阶层与学生所处的社会阶层的差异所致;教师的族别与学生的族别差异所致;教师对学生的刻板印象所致;并最终形成教师对待不同收入群体与不同族别的学生的不同期望。
据此,提出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资源分配现状的几点思考,以期将本研究服务于教学实践,从而促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个体蓬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