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证治规律。材料与方法:将23例2008年1月-2012年11月之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及图表描述,从影响因素、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分析规律,对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以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Fisher’s exact test)对其与中医证型及ZPS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3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64.3岁,患者Zubrud-ECOG-WHO功能状态评分(ZPS,5分法)4分为12例,3分为6例,2分为4例,1分为1例。发生转移17例。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ZPS≥3分者18例(占78.3%),1年内接受过手术者4例(占17.4%),3个月内接受过化疗者9例(占39.1%)。3.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为肝郁脾虚表现,分别为:重度浮肿22例、面色少华19例、乏力18例、纳差16例、舌淡13例、情志抑郁12例、腹部隐痛11例、善太息11例。4.除西医常规治疗外,对于气滞血瘀型患者,治疗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为主;对于脾虚湿困型患者,治疗以益气消肿,健脾利水为主;气滞血瘀证的有效率优于脾虚湿困证患者(p=0.027),且生存期亦较脾虚湿困证患者延长。5.共16例患者死亡出院,其中ZPS<3分的患者死亡率(83.3%)较ZPS≥3分的患者(20%)低(p=0.017);气滞血瘀型患者死亡率为50%,脾虚湿困型患者死亡率为90.9%,证型与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p=0.069)。结论:1.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放化疗及长期卧床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应警惕上述危险因素。2.中医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地缓解以浮肿为主的临床症状,对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治疗,殷东风教授认为更应注重调畅气机。3.对于不同证型的患者,临床应辨证分析,对症治疗;对于ZPS<3分的功能状态较好的患者,要积极、及时的治疗,才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