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鲍曼不动杆菌中blaOXA-23基因拷贝数与碳青霉烯耐药水平之间的关联。 方法:在已确定不含其它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挑选2株含有单拷贝blaOXA-23基因且基因分别位于转座子Tn2006和Tn2009上的菌株,用含有亚胺培南的MH肉汤连续诱导传代培养14天,同时将菌株用不含亚胺培南的MH肉汤培养并以相同方式连续传代,做为对照。在连续诱导实验中,两株细菌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每个生物学重复又分为实验组(培养基中含亚胺培南)和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含亚胺培南)2组。诱导实验完成后,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连续传代过程中的所有菌株的耐药水平进行测定,明确诱导传代过程中亚胺培南的MIC变化。采用qRT-PCR对所有菌株的blaOXA-23基因表达量和拷贝数变化进行测定,明确菌株MIC的变化趋势与blaOXA-23基因的表达量和拷贝数变化之间的关联。之后再测定各菌株的生长曲线,计算各菌株在诱导传代过程中的相对生长速率变化。最后采用三代测序的手段对诱导菌株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明确菌株经过14天连续诱导传代后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化,对blaOXA-23基因的拷贝数变化及其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 结果:连续诱导传代过程中,对照菌株的MIC维持在24μg/ml的初始状态,而诱导菌株的MIC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其中,XH386诱导菌株的MIC在亚胺培南诱导传代过程中快速跃升到64-80μg/ml并保持稳定,而XH731诱导菌株的MIC随着传代过程的继续逐步上升至48-64μg/ml并在后续传代过程中保持稳定。blaOXA-23基因的表达量上,对照菌株明显低于诱导菌株,在连续传代的中后期诱导菌株的blaOXA-23基因表达量达到峰值,但不稳定,波动较大。诱导菌株blaOXA-23基因拷贝数随着诱导传代的继续而逐步上升,但趋势明显落后于MIC的变化。XH386诱导菌株blaOXA-23基因拷贝数最终稳定在3-4之间,XH731诱导菌株的blaOXA-23基因拷贝数最终稳定在1-2之间,各自对照菌株的blaOXA-23基因拷贝数则稳定在1左右。生长速率上,诱导菌株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对照菌株。通过对诱导菌株全基因组的分析,发现blaOXA-23基因的倍增均通过负载该基因的转座子倍增而实现。在XH386诱导菌株中,Tn2009在原位置附近形成了连续的4拷贝串联重复结构;在菌株XH731中,负载blaOXA-23基因的Tn2006同时属于转座子Tn6022的一部分,经过诱导传代后,Tn2006在XH731基因组的另一位置发生插入,其携带的blaOXA-23基因也同时发生倍增。Tn2009和Tn2006两端各含有2个拷贝的插入序列ISAbal,但Tn2009两端的插入序列方向相同,Tn2006两端的插入序列方向相反。 结论:经亚胺培南诱导培养后,菌株XH386和XH731的MIC,blaOXA-23基因表达量及拷贝数均有了明显的上升,但三者上升的趋势并不一致,MIC的上升速率要快于blaOXA-23基因表达量及拷贝数变化。细菌的耐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菌可以通过blaOXA-23基因的倍增提高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水平,但基因的倍增并非决定性因素。blaOXA-23基因拷贝数倍增通过负载该基因的转座子倍增而实现,在诱导过程中,XH386中的Tn2009通过非对称同源重组的方式形成多拷贝串联重复结构,而XH731的Tn2006通过复制转座的方式在基因组的其他位置发生插入从而实现拷贝数倍增。整体来看,Tn2009的倍增效率高于Tn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