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关统计表明,近几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前列。在已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山区公路发生重大事故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中纵坡路段最易引发交通事故。驾驶人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道路行车中产生的驾驶负荷对驾驶人的影响较大,会使得驾驶人在行车时做出错误决策,从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因此,进行山区公路驾驶工作负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能够有助于优化山区公路的建设,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为山区公路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公路实车试验,进行了重庆山区双车道公路行车条件下的驾驶负荷研究。通过分析影响驾驶人工作负荷的因素,最终确定了心率变化作为驾驶负荷的评价指标。结合具体的试验数据,重点分析道路线形、车辆行车参数与驾驶负荷的关系,通过对上坡路段和下坡路段的数据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关系模型;同时对纵坡路段脚操纵量与驾驶负荷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表明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踏板力与驾驶负荷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纵坡路段行车时,坡长对驾驶负荷的影响较弱,可以忽略。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纵坡坡度、行车加(减)速度均与驾驶负荷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且坡度越大、加(减)速度值越大,心率变化越显著。通过比较相关系数发现,坡度对驾驶负荷的影响大于加速度的影响。其中,下坡路段比上坡路段更易引起心率的变化,相关性更显著。因此,在山区下坡路段行车时更应该注意行驶安全。通过对加(减)速度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下坡减速度值明显高于上坡加速度。对车辆操纵量而言,随着踏板力的增大,驾驶负荷会随之增加,踏板力与驾驶负荷之间正相关,制动踏板力与驾驶负荷的显著性强于油门踏板力。且制动踏板力的变化范围比油门踏板力要大,其中制动踏板力主要集中在26N~42N之间,油门踏板力主要分布在20N~32N之间。另外,纵坡坡度与踏板力之间有一定的弱相关性,即坡度的变化会对踏板力产生影响。最后建立了踏板力与心率增长率模型,通过残差分析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对今后山区公路行车安全有一定的指导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