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包括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及临床观察三部分。通过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对比古今,对比中西医,对失眠的病因、诊断、治疗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通过对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初步讨论了针刺治疗失眠的相关问题。在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部分中包括了,失眠的病名沿革,失眠的病因病机及主症,古代医家对失眠的治则治法及现代中医对失眠的治疗四部分。今天中医学将失眠的中医病名统一为不寐。在古代则有“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等多种称谓,“不寐”之名在医学文献中首见于《难经》。古代医家将失眠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阴阳跷脉功能失调,脏腑不和,气血阴阳亏虚,气机失调,清窍失养,或神机受扰,现代中医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失眠的病因病机概括为因化源不足,阴虚火旺,心虚胆怯,痰热实火,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阳不入阴而引起。古代医家对失眠的治则治法中,列举了历代经典著作中的针灸处方,及经典方药,如酸枣仁汤,半夏汤,黄连阿胶汤等。现代中医对失眠的治疗中,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9)的检索总结了以下方法:常规针刺疗法、灸法、针刺配合耳穴压豆、其他针灸疗法、针药结合、中药治疗、其他疗法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在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中,阐述了睡眠生理,按脑电图特征分5期,根据睡眠期脑电图、眼球运动和肌张力变化,可将睡眠分为两种不同的时相: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论述了失眠的基本概念及诊断标准,现代医学对失眠的病因认识。详细讨论了失眠的治疗。常规安眠药物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的应用,包括特殊人群及特殊情况的应用。.特殊药物的种类和应用。行为认知疗法的临床应用资料。及临床治疗失眠的目标。临床观察部分,包括失眠的现代医学的诊断标准、中医学诊断依据及辨证分型,病例的纳入标准、剔除标准,针刺取穴及针刺方法,疗效标准,一般资料,典型病例,体会等。通过对就诊于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的20例失眠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深度、实际睡眠时间、伴随症状、PSQI评分的记录,结合疗效标准,评价以安眠、四神聪、神门、三阴交、中脘为主穴,结合辨证选穴的针刺治疗方法对失眠的疗效。并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主穴、配穴释义,探讨了失眠患者的辨证分型、证候特点,临床取穴特点,及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