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所呈现出的多元性、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传统媒体无法替代。在网络中,由于多元文化信息的海量表达,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观点可以在网络中共存,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基地和人际交流场所。近年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的提出,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变革。然而,与此同时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粗俗到没有底线网络语言、网络舆论绑架公众道德、毫无安全保障的网络社交、令人忧心忡忡的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侵权、网络成瘾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对一部分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加深。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者中的重要群体,其中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约束自身活动,其行为有时出现失范和偏离。这极易对其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网络建设产生负面效应。本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出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内涵、特征和危害。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归纳分析提出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表现有:沉溺依赖型、道德失范型和违法犯罪型。针对以上表现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因素及道德修养的影响、网络自身先天不足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教育相对滞后、部分家庭忽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社会环境中的网络失范行为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保障系统不尽完善。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实际工作,提出了教育的原则,即主导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提出了教育的路径: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提升主体自觉,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教育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最后,本文从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环境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保障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教育路径之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