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进展性卒中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山东菏泽市立医院住院的286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所修订的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依据脑梗死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进展、加重及NIHSS评分,将286例患者分为END组(进展组)和非END组(非进展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嗜酒、入院时体温、血压、NIHSS评分、既往病史、卒中家族史、服药史)、生化指标(包括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铁蛋白、尿比重、超敏C反应蛋白等)、头颅CT改变。应用SAS8.12软件处理数据,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纳入缺血型脑卒中患者286例,87例发生END,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为30.42%。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以24h内最常见,多表现为运动障碍。2.两组比较,高血压病史,血压升高和降低,脉压差减少,高血糖,发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生化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两组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大面积梗死、分水岭梗死,颈内动脉颅外段和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与END的发生有关。颈动脉硬化斑块分析,溃疡斑和软斑与END的发生有关。5.出入院NIHSS评分结果比较显示,入院评分≥1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基线卒中严重程度与END的发生有关。另外,复诊时END组NIHSS评分≥15分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END组预后差,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结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较高,它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早期血压下降,血压波动性大和脉压差小是引起卒中进展的重要原因;卒中后发热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白细胞升高、高C反应蛋白、高血清铁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都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应根据病因有针对性的给予治疗;分水岭梗死和大面积梗死最容易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血管狭窄,尤其是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的重度狭窄或闭塞是进展性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END组30天的预后明显较非END组差,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