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叶锈基因Lr35成株抗性的差异表达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www_52810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5最初来源于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 speltoides),通过与T.monococcum的二倍体回交将其转移到小麦品种马奎斯(Marquis)中,位于2B染色体上,该基因与Sr39紧密连锁,其抗性在二叶期开始表达,六叶期后完全表达,是一个应用潜力很大的抗病基因。因此开展Lr35成株抗性基因的表达研究对于了解小麦的抗病机制、克隆抗病基因、合理利用该基因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借助于cDNA-AFLP技术,以Thatcher为感病对照,研究小麦抗叶锈基因Lr35不同叶期,接菌后不同时间内的基因表达差异。获得如下结果: 1.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小麦cDNA研究的cDNA-AFLP分析的最优化体系及反应程序。通过以小麦cDNA为模板,对AFLP选扩反应体系进行摸索和优化试验。本研究所用AFLP选扩反应体系为: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5μL模板cDNA,2μL10×PCRbuffer,10mMdNTP0.4μL,0.6UTaqDNA聚合酶,20mM引物。反应程序:第一个循环是将小麦cDNA 94℃预变性2min;接着94℃变性30s,65℃退火30s(每个循环降-0.7℃),72℃延伸1min,循环12次;然后94℃变性30s,56℃退火30s,72℃延伸1min,循环23次;最后一个循环完成后,再72℃延伸2min。 2.应用96对AFLP引物对小麦抗叶锈基因Lr35的不同叶期及接种后不同时间的样品进行筛选,获得到6对能扩增出Lr35不同叶期与对照样品之间的差异表达量或差异表达条带的AFLP引物,分别是E-TG/M-CTC,E-TG/M-CAG,E-TG/M-CAC,E-TC/M-CAT,E-TG/M-CTG和E-YC/M-CAA,共得到68条差异表达的条带。 3.研究发现小麦抗叶锈基因Lr35的差异表达方式分两种:一种表达方式是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主要是引物组合E-TC/M-CAT在260bp、195bp和190bp处扩增出Lr35样品中基因的表达量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在感病对照Thatcher中没有出现表达量的增加。另一种表达方式是出现特异性条带,引物组合包括E-TG/M-CTC,E-TG/M-CAG,E-TG/M-CAC,E-TG/M-CTG和E-TC/M-CAA。特别是引物组合E-TG/M-CTG可以从小麦抗叶锈基因Lr35的二叶期到六叶期的样品中扩增出一条195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而在感病对照Thatcher、Lr35苗期样品和未接种的对照Lr35中缺失这条195bp的条带。该条带在Lr35二叶期样品接种后60h开始表达,三叶期样品48h开始表达,四叶期样品接种后48h开始表达,五叶期样品接种36h后开始表达,六叶期样品接种后36h开始表达,初步说明该条带为Lr35受叶锈菌诱导表达的特异性条带。 4.将所得到的68条差异表达的条带回收扩增,回扩出33条差异条带,回扩效率为49%。将回扩得到的33个差异条带样品进行反向Northern blot验证,共得到7个有显著差异的片段。其中引物E-TG/M-CTG中得到的差异条带经反向Northern blot,证明为小麦抗叶锈基因Lr35表达的特定基因片断,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进行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 21世纪国 际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問题解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 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期刊
摘要:新課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转变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提高效率。
由大丽轮枝孢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向日葵黄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在我国各向日葵产区均普遍发生。目前,生产上存在防效差、防治难等问题,究其原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世界性重要农业害虫。Bt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ICP)因其对靶标昆虫的高度特异性和对人畜无害,使其相关基因成
摘要:作文与做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是人们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个人能力与道德境界的综合反映,是思想的载体。所以说,作文与做人是相輔相成的、相得益彰的。
苹果树腐烂病(appletreeValsacanker)主要危害主枝、主干,造成死枝、死树,甚至毁园,严重威胁苹果产业的发展。腐烂病菌在枝干木质部内生长扩展是导致剪锯口发病和旧病斑复发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