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心理弹性理论制定了自编的北京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方案,并通过对包括心理弹性相关保护性因素(流动相关期待、文化自我效能感、情绪管理自我效能感、不公平态度和逆境再定义)、心理弹性(个人力和支持力)、心理结果变量(自尊、抑郁、孤独感)各因素的研究,来评估干预方案的效果。 方法:从北京朝阳区抽取两所流动儿童学校小学4、5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两所学校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学校(N=127,男女比例73:54)和控制组学校(N=127,男女比例73:54)。干预组接受基于心理弹性理论模式制定的干预方案,该方案共包括6次活动,每周开展一次,并由经过培训的实施者进行干预活动。活动强调改善流动儿童在面对压力下促进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包括流动动机、积极应对、逆境再定义、未来取向、问题解决、沟通能力、情绪管理和自我效能等,并且由接受过培训的主试实施。干预形式包括小组讨论、视频、角色扮演和行为演练。研究对象接受以集体施测方式进行的前测与后测问卷测查,中间间隔2个月,两次问卷调查的追踪率为96.8%(276/285)。 结果:基线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干预变量上干预组和控制组两组并无显著差异。在两组后测分析中,干预组在4个心理弹性相关保护性因素上(文化自我效能感、情绪管理自我效能感、不公平态度和逆境再定义)显著高于控制组。同时,干预组在心理弹性(个人力和支持力)上的前后测比较中亦显著高于控制组。此外,对干预组进行研究得出,干预方案有助于提升心理弹性相关保护性因素(流动期待、文化自我效能感、情绪管理自我效能感、不公平态度和逆境再定义)、心理弹性的支持力和自尊。另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干预中的两个心理弹性相关保护性因素(即文化自我效能感和不公平态度)存在时间和流动特点(即转学经验和留守经验)的交互作用。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干预组心理弹性的提高显著预测流动儿童自尊的增高。 结论:本研究开发的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干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流动儿童的保护性因素、心理弹性及自尊水平。不同流动特点的流动儿童在文化自我效能感和不公平态度上有着不同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