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实践活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实质,社会发展是人的主体性实现的结果。这里的人是人的整体,包括了所有的人,就性别而言,包括了男人和女人。因此,女性主体性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伴随阶级压迫的产生,出现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女性的主体性受到了压抑。在传统社会中女性主体性被压抑的状况反映在道德上就是道德对女性的人格的限制和束缚。这种道德影响了女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抑制女性主体性的社会条件被破除了,社会法律制度明确规定女性和男性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权利,从而使女性的主体性实现得到了社会制度的保证,相应的,社会对女性道德的要求是引导女性自爱、自立、自尊,使道德发挥着促进女性主体性增强的作用。但是,女性中的道德问题依然存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对女性道德产生着影响,而我国女性道德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依然是女性主体性的缺失。女性缺少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致使目前女性道德出现问题。因此,解决女性的道德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增强女性的主体意识。首先,人是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主体性来实现社会发展的。在实践活动中,人自主地选择活动方式、方法,能动地创造条件及克服障碍。所以,人的主体性可以概括分为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选择性。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道德。一方面,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促进道德发展;另一方面,进步的道德促进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然而,私有制经济体制的出现和发展,男性在生产活动中更加占优势,使我国传统社会中男女地位极不平等,在此种社会条件下,与之相适应的女性道德严重压抑了女性的主体性。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改变,女性主体性的发挥有了社会保障。然而,随着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女性的主体性依然不能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女性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低,参政质量低等。女性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使女性道德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如“拜金主义”支配下的择偶观、“颜值崇拜”、依附性的价值取向等。为此,解决目前我国女性道德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女性的主体性。具体措施包括夯实女性主体性发挥的经济基础,创造有利于男女平等的社会舆论环境,以及加强女性的主体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