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背景: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脊髓局部缺血是引起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原发性损伤发生后脊髓缺血独自或协同其他因素推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进展,导致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并最终死亡,脊髓缺血患者的瘫痪率高达33%。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脊髓血管病变类型。临床上常常根据其临床特点及MRI做出诊断。对于脊髓前动脉综合,MRI是目前最佳的影像检查手段,但是MRI无法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脊髓型颈椎病,以脊髓受压,临床上出现脊髓损伤表现为其特征,其MRI T2相常常可发现在脊髓受压部位出现高信号区,这种高信号区被认为是脊髓缺血、坏死的部位,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也可能与脊髓前动脉相关,但目前临床上无确切的证据。脊髓前动脉行走于脊髓前正中沟,覆盖脊髓全长,供应脊髓前2/3的血供,对于脊髓的供血具有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外伤后的颈脊髓损伤可能与损伤瞬间脊髓前动脉损伤有关,引起脊髓出血性坏死及脊髓软化。外伤性颈脊髓损伤、脊髓前动脉综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压迫以及其MRI图像上的T2高信号区与颈脊髓前动脉之间具体是什么关系,通过一种无创的简便的方式得到以上疾病患者的脊髓前动脉影像,是我们的研究兴趣。本实验通过对18例颈椎外伤伴颈脊髓损伤患者及17例脊髓型颈椎病和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行64排CT脊髓前动脉造影,观察颈脊髓损伤、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前动脉的情况,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术鉴定脊髓前动脉的临床意义,并希望能阐明外伤性颈脊髓损伤、脊髓前动脉综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压迫以及其MRI图像上的T2高信号区与颈脊髓前动脉之间的关系,为颈脊髓损伤、脊髓缺血、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以及诊断、治疗做出贡献。目的:通过对18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和17例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CT血管造影,观察脊髓前动脉与脊髓损伤、脊髓型脊椎病、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2年8月入院的18例颈脊髓损伤和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8例颈脊髓损伤患者中,男16例,女2例;平均49.7岁(16-73岁);致伤类型:高处坠落伤10例,车祸伤7例,刀割伤1例;临床分型:中央管综合征9例,脊髓半侧综合征3人,严重四肢瘫病人6例;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男14例,女3例;平均49.4岁(31-80岁);临床分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脊髓前动脉综合症:2例,脊髓型颈椎病:15例;颈椎MRI存在异常T2高信号11例,无异常T2高信号者3例;病变节段:多节段受损7例,单节段受损10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64层螺旋CT机对35例颈髓损伤患者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脊髓前动脉造影;并通过ADW4.3软件进行图像处理,采用双斜位MPR观察局部血管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颈脊髓前动脉观察:通过肉眼观察颈脊髓前动脉的CT血管造影图像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截面观察患者脊髓前动脉是否中断。随访:出院前教授患者及家属ASIA分级中主要肌肉肌力检查方法,出院后按时回院检查或电话询问患者恢复情况,并据实记录。结果:18例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前动脉均显影。6例全瘫患者中1例刀割伤患者脊髓前动脉中断,其余5例骨折脱位患者脊髓前动脉未见中断。9例不全瘫患者脊髓前动脉全部显影,未见损伤。经过6-13月随访,6例全瘫患者未见明显恢复。9例中央管综合征及3例半侧脊髓切断综合症患者较入院时提高1级(ASIA分级)。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2例脊髓型颈椎病并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脊髓前动脉造影,显示颈脊髓前动脉于病变部位不连续,其余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T脊髓前动脉造影均显影,未见明显中断。经过平均10月(0.5-12月)随访,1例脊髓型颈椎病伴脊髓前动脉综合症患者术后2周由ASIS C恢复至D级。另1例脊髓型颈椎病伴脊髓前动脉综合症患者术后未见明显恢复。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12例行手术减压其中10例至最后随访时由ASIA分级由D级恢复到E级,2例无明显恢复(D-D);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未行手术减压,神经症状2例加重(E-D,D-C),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1.64排CT脊髓前动脉造影术可以显像外伤性颈脊髓损伤脊髓前动脉。2.颈脊髓前动脉在钝性颈脊髓损伤时不易损伤。3.颈脊髓原发性损伤以及继发性出血、缺血与颈脊髓前动脉损伤无绝对关系。4.64排CT脊髓前动脉造影术可以显像脊髓型颈椎病的颈脊髓前动脉。5.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前动脉不易被压迫中断。6.脊髓型颈椎病MRI图像T2高信号与颈脊髓前动脉无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