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用多维度、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语篇进行研究,以探讨和揭示语篇语言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权利关系等现象。近年来,国际新闻语篇由于其话题性和实时性格外受到批评话语研究者的青睐。本篇研究以Fairclough的三维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为理论框架,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美国《纽约时报》和中国的《中国日报》关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新闻语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试图揭示中美新闻报道中的语言使用策略,立场情感和相同主题描述下不同的意识形态,该研究主旨主要体现在三个具体的研究问题上,两个语料库的高频词和主题词选择,描述他们的索引行搜索和搭配进而分析隐含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意义。本文的研究语料来源于《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在2014年10月24日到2015年12月25日之间关于亚洲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报道。这些来自于权威报纸的新闻原稿在经过仔细挑选确保新闻主题和内容的高度匹配后成为中美两个语料库的数据内容,研究主要从描述、阐释和解释三个维度对语料进行分析讨论。在第一个文本层面,高频名词、形容词和主题词首先被列举出来,随后对这些词汇进行索引和搭配分析;在话语实践方面,主要结合语言使用特征进行文本解读和意识形态分析;在社会实践层面,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对中美新闻报道产生的立场倾向和意识形态进行社会联系和解读。研究发现,中美新闻媒体在报道中通过不同的语篇手段来构建和阐明各自的立场态度和意识形态。首先,语言上的使用特征诸如高频词和关键词不同展现了中美两方对于同一主题的不同立场和关注内容:美国的报道更多的体现了政治上面的意味,通过强调同盟国的表态和选择,国际现有的金融机构,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秩序等等;中国的报道则更在于经济层面,体现在大量的经济层面的描述,与此同时作为东道主,银行高标准的建立和运行准则也是中国关注的重点。其次,对于主题词的索引行和语篇分析,揭示了中美关于亚投行的情感态度。在美国报纸中关于亚投行的关键词索引,主要以怀疑和拒绝态度为主,而中国的银行描述则以积极的受欢迎的形象出现。最后,微观的词汇搭配和宏观的词汇搭配网展示了中美媒体隐含的意识形态之差。美国媒体意在暗指亚投行是一个由中国控制的,意在加强地区影响并且挑战现有金融机构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金融工具。在中国的描述中,亚投行是一个开放的、多边的金融机构,是一个为亚洲人民提供基础设施投资和促进经济整合的一个全新的存在。该银行的高标准和公平原则也是中国媒体所积极传递的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意义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从研究语料上看,亚投行作为一个有时效性并影响广泛的国际话题,关于它在批评话语方向下的比较研究可以充实该领域研究实证,并通过客观分析,加深对于这一有重大意义事件的深层理解;从研究方法上看,单纯依靠语料库数据驱动,引入高频词、关键词、索引、搭配以及搭配网络进行话语建构和定量分析在批评话语的研究方法上也是一个尝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