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已受到广大外语教师的重视。这种学习活动以完成任务为基础,以目标为导向,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使用语言,以达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目的。
英语阅读教学通常分为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相互紧扣、层层递进,不同的教学环节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的环节设计不同的任务,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停参与,乐于参与。
一、 Pre-reading
这一部分要求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目标语言、话题、文化情境(Context)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笔者在实践中通常会做如下设计:
1. 预测任务(Prediction tasks)
借助大屏幕向学生展示配套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所提供的情境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例如:PEP (五上)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B中的Read and write一文,先向学生呈现图片,提出引导性问题:① What does the monkey like? ② Does the rabbit like grapes? ③ Why does Zip like carrot juice? 通过讨论,学生对故事的发生有一个大致模糊的了解,让他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预测,为确认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充满期待地进行下一步阅读。
2.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对所学内容相关的词语进行一番联想、拓展,既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如:PEP (五上)Unit 6 B中的Read and write—About a village在导入时,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village”?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由想象跟“village”相关的内容,层层深入展开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这些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否则任务的完成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 自由讨论(Free talk)
阅读前让学生进行free talk,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定,也可以是教师提供。形式上可以是讲故事、表演、朗诵、谈论人物、事件等。例如:PEP Book7 Unit 4A Read and write,笔者提出一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Do you know your parents well? 并据此调查了一系列问题。
最后,引入今天的话题:“Wu Yifan has an aunt and an uncle.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m?”由于前面的感情和语言铺垫,学生学习这段短文,丝毫不觉得费力,并且充满感情地学习这篇短文。
二、 While-reading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将获取文章的整体信息。任务的设计既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信息沟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
信息沟,是人们对人或事物的了解、知晓的程度存在差距,这一差距能使人产生进一步了解、知晓的欲望。教师可以创造信息沟以促使学生投入到交际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带着对所需信息的渴求心理去运用语言。例如:学习PEP(五上) Unit 3 B中Read and write中出现的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这一单元重点句型,笔者根据这一重点句型布置下面这项调查任务:
T: I’m a reporter. I’m from CCTV 7.(问一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S: My favourite fruit is grapes.
T: Now, you are the reporters.(调查开始)
见:调查表
将学生分成A、B两组,将这两份表格分别发给A、B学生,让他们通过询问对方填写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进行此任务时注意强调学生不可看对方的信息,必须通过英语交流来完成信息的交换。调查任务主要是沟通信息,具有学习自主性的特征,能给学生带来交流上的成就感,学生乐于接受。
2. 比较任务(Comparison tasks)
学生对相似或相异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同或不同之处。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例如:PEP(五上) Unit1 My New Teachers让学生通过比较math teacher和P.E. teacher,找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点。这种比较还使学生了解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如形容人不要用fat,形容男士不能用pretty等,体现了语言的文化背景教学,学生对此很有兴趣。
3. 记忆大挑战任务(Memory Challenge)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文章或文章片段的阅读,然后根据记忆完成信息、总结大意、复述故事或就文章内容进行问答。
三、 Post-reading
此时任务的设计要求能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学生在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后,对文章将有更深的理解,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1. 实际性任务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任务型教学是连接语言与实际生活的桥梁。教师教给学生语言形式,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
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由于小学生对物体的空间位置难以理解,进而难以掌握“There be”句型所表达的特殊含义。教师用本句型为学生写了一段介绍自家厨房的短文,尽管学生对“There be”句型没什么兴趣,但都想知道教师家的厨房是什么样子,于是认真仔细地去读,教师趁机让学生根据这段话画一个平面图,小学生对画画有极大的兴趣,生怕画错,所以读得格外仔细。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用“There be”句型介绍一下自己家的厨房,他们对此有很大的兴趣。
2. 调查任务(Interview and report)
就学生自身情况进行调查,或让部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对所扮演角色的某个方面进行提问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汇报给全班学生。
教师在实施这一具体任务时对学生的要求更明确化,让学生尤其是初次接触此类任务的学生了解两者的不同,减少错误,增强信心,以利于维持今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 创造性任务(Creative tasks)
创造性任务是学生在所学知识基础上自己进行想象、加工或创新的过程。创造性任务可以是几种任务的综合活动,不一定要当堂完成,可以延伸到课外。
以上任务的实践并非一定只能设置在pre-reading, while-reading 或post-reading等具体环节中,教师可根据不同课程内容、不同环节特点设置符合教学目标、适合学生发展的任务。
任务型教学反映了英语教学从形式到意义、从知识到能力、从语言到文化的重心转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教学理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 310051)
英语阅读教学通常分为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相互紧扣、层层递进,不同的教学环节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的环节设计不同的任务,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停参与,乐于参与。
一、 Pre-reading
这一部分要求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目标语言、话题、文化情境(Context)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笔者在实践中通常会做如下设计:
1. 预测任务(Prediction tasks)
借助大屏幕向学生展示配套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所提供的情境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例如:PEP (五上)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B中的Read and write一文,先向学生呈现图片,提出引导性问题:① What does the monkey like? ② Does the rabbit like grapes? ③ Why does Zip like carrot juice? 通过讨论,学生对故事的发生有一个大致模糊的了解,让他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预测,为确认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充满期待地进行下一步阅读。
2.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对所学内容相关的词语进行一番联想、拓展,既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如:PEP (五上)Unit 6 B中的Read and write—About a village在导入时,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village”?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由想象跟“village”相关的内容,层层深入展开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这些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否则任务的完成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 自由讨论(Free talk)
阅读前让学生进行free talk,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定,也可以是教师提供。形式上可以是讲故事、表演、朗诵、谈论人物、事件等。例如:PEP Book7 Unit 4A Read and write,笔者提出一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Do you know your parents well? 并据此调查了一系列问题。
最后,引入今天的话题:“Wu Yifan has an aunt and an uncle.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m?”由于前面的感情和语言铺垫,学生学习这段短文,丝毫不觉得费力,并且充满感情地学习这篇短文。
二、 While-reading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将获取文章的整体信息。任务的设计既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信息沟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
信息沟,是人们对人或事物的了解、知晓的程度存在差距,这一差距能使人产生进一步了解、知晓的欲望。教师可以创造信息沟以促使学生投入到交际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带着对所需信息的渴求心理去运用语言。例如:学习PEP(五上) Unit 3 B中Read and write中出现的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这一单元重点句型,笔者根据这一重点句型布置下面这项调查任务:
T: I’m a reporter. I’m from CCTV 7.(问一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S: My favourite fruit is grapes.
T: Now, you are the reporters.(调查开始)
见:调查表
将学生分成A、B两组,将这两份表格分别发给A、B学生,让他们通过询问对方填写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进行此任务时注意强调学生不可看对方的信息,必须通过英语交流来完成信息的交换。调查任务主要是沟通信息,具有学习自主性的特征,能给学生带来交流上的成就感,学生乐于接受。
2. 比较任务(Comparison tasks)
学生对相似或相异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同或不同之处。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例如:PEP(五上) Unit1 My New Teachers让学生通过比较math teacher和P.E. teacher,找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点。这种比较还使学生了解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如形容人不要用fat,形容男士不能用pretty等,体现了语言的文化背景教学,学生对此很有兴趣。
3. 记忆大挑战任务(Memory Challenge)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文章或文章片段的阅读,然后根据记忆完成信息、总结大意、复述故事或就文章内容进行问答。
三、 Post-reading
此时任务的设计要求能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学生在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后,对文章将有更深的理解,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1. 实际性任务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任务型教学是连接语言与实际生活的桥梁。教师教给学生语言形式,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
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由于小学生对物体的空间位置难以理解,进而难以掌握“There be”句型所表达的特殊含义。教师用本句型为学生写了一段介绍自家厨房的短文,尽管学生对“There be”句型没什么兴趣,但都想知道教师家的厨房是什么样子,于是认真仔细地去读,教师趁机让学生根据这段话画一个平面图,小学生对画画有极大的兴趣,生怕画错,所以读得格外仔细。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用“There be”句型介绍一下自己家的厨房,他们对此有很大的兴趣。
2. 调查任务(Interview and report)
就学生自身情况进行调查,或让部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对所扮演角色的某个方面进行提问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汇报给全班学生。
教师在实施这一具体任务时对学生的要求更明确化,让学生尤其是初次接触此类任务的学生了解两者的不同,减少错误,增强信心,以利于维持今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 创造性任务(Creative tasks)
创造性任务是学生在所学知识基础上自己进行想象、加工或创新的过程。创造性任务可以是几种任务的综合活动,不一定要当堂完成,可以延伸到课外。
以上任务的实践并非一定只能设置在pre-reading, while-reading 或post-reading等具体环节中,教师可根据不同课程内容、不同环节特点设置符合教学目标、适合学生发展的任务。
任务型教学反映了英语教学从形式到意义、从知识到能力、从语言到文化的重心转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教学理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 3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