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辛万苦考上公务人员,却又辞职去卖菜。这样的选择,你说奇怪不奇怪。
不久前,上海东方卫视“东方直播室”节目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主人公名叫刘献炜,曾考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某机关工作。但一年后,他不顾家人反对,辞职离开机关,转而开起了鲜菜店。
扔掉“铁饭碗”去卖菜,是什么让刘献炜如此坚决?
“亲戚朋友老来托我办事。不办就会得罪人,可我又没那么大能力办。”刘献炜的答案让人嗟叹——亲朋的请托,竟成为他辞职的一大缘由!
何谓“请托”?通俗点说,就是托关系、走后门。
“有熟人找你走后门吗?”有机构做过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公务人员中,有一大半的人回答“是”。
正所谓“衙门有人好办事”。手握公共权力的官员,自古以来就是请托的重点目标人群。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应对请托,就成为广大公务人员的一项职业素养。
“请托三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欲正确应对请托,就要先弄明白关于请托的几个问题。
第一问:请托的本质究竟是啥?
当局者迷:“金凤凰”的烦恼
李华出生在渝东某县农村。2008年,她进入当地县级机关工作,成了乡亲们心中的“金凤凰”。
可是,烦恼也紧随而来。
“你表妹要毕业了,想在城里找工作。”
“我有个朋友想包工程,你帮忙找找门路。”
“你认识工商局的人吗?你叔叔想申请一个工商执照。”
…………
李华开始频繁接到亲戚的电话,内容大同小异——托她办事。
“这些事都在我能力之外,有的还违反纪律。”对此,李华很郁闷。为躲避请托,她被迫采取消极战术——凡是亲戚的电话,一概不接;逢年过节,也不回家。
旁观者清:肖华智,重庆某媒体主编
“请托在我国古已有之。在这种行为背后,是我国根深蒂固的人情文化。这种文化发端于儒家思想,倡导与人为善、和睦亲近的行为之道,谓之‘人情’。但是,当这种文化进入官场,就逐渐被功利主义绑架,衍生出一种权力寻租手段——请托。”
旁白:既然是为了功利,请托出现时,行贿送礼也就常常如影随形。对干部而言,风险也随之而来。
第二问:接受请托,是可图之利,还是潜在之险?
当局者迷:被“义气”拉下水的干部
被捕前,夏志凌的职务是湖南省道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讲义气的人。
担任道县交通局局长时,夏志凌掌管全县乡村公路和部分桥梁的工程招标。大权在握,找他走后门的人也多了起来。
周某和夏志凌是老相识。2003年,周某邀约夏志凌的司机何某,一起找到夏志凌,希望承接一些工程项目。
面对请托,夏志凌没有拒绝。2003年至2008年,他帮助周某、何某承揽了总价约800万元的工程,并从中收受财物“谢礼”。
在担任县交通局局长、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期间,夏志凌多次接受请托,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累计收受贿赂达20多万元。
2009年12月,夏志凌因涉嫌受贿被捕。
旁观者清:王健,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整个社会而言,官场请托尤其是有偿请托会严重侵蚀公共权力,危害社会公正;对公务人员而言,如果贪图小利接受请托,就意味着收受了一枚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旁白:接受请托有风险,可为啥有不少干部抱怨:拒绝请托,真的好难。
第三问:拒绝请托为何那么难?
当局者迷:拒领导亲属请托,年轻干部被边缘化
2009年,杨亮大学毕业,进入川西某市经济主管部门工作。三年后,杨亮当了科长。
作为核心科室“一把手”,杨亮掌握着一些项目的经费审批权。
一天,一位下属事业单位的职工找到杨亮。
“我有个项目,想申请3000元经费,跟你们领导说过了。”来人笑道——他和杨亮单位的领导是亲戚。
“怎么办?”杨亮心中一紧——这个事业单位并不符合项目申请条件,可领导的关系……
“我不能辜负组织信任!”杨亮最终没有同意。
不久,单位召开职工大会。
“杨亮同志学历高,适合从事研究工作……”领导宣布,将杨亮调到一个冷门科室。
在随后的工作中,不管杨亮怎么努力,领导均视而不见。
旁观者清:杨忠银,甘肃省华池县县委调研督查室干部
“在社会生活中,人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体,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交往。公务人员也不能例外,他们不仅要处理好周围左右的关系,而且还要处理好同上下级和内外部的关系。实践证明,公务人员如果‘人缘’好,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拥护,工作就会锦上添花。反之,则可能影响正常工作。而这也是对干部能力的一种考验。”
旁白:面对请托,有的干部受缚于人际关系不好拒绝,结果好了“人缘”,却触犯了党纪国法;也有干部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强硬拒绝,结果伤了亲情友情同事情,甚至影响正常工作……上述种种,都是应对方式不得当所致。
拒绝请托是一门艺术
面对请托,公务人员如何做才既不违反原则,又能照顾亲朋面子,做到公私双赢?
第一招:擦亮“心眼”
——妥善应对请托,首先得保持头脑清醒。要做到这一点,公务人员应该先算算“收支账”。算清了“收”和“支”,在面对请托时才能既不为人情世俗所迷,也不为声色犬马所惑。
案例:老宰相心明如镜,拒请托呵护女婿
公元1009年的一天,北宋都城开封。 宰相王旦上完朝回家,迎面遇上女儿爰央。
“爹……”爰央做撒娇状,“我老公韩公考上了公务人员,却被吏部分配到边远州郡,你给想想办法!”
“我不插手,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王旦笑道。
闻悉此事,韩公不怒反喜。
“岳父真是爱护我哟!”韩公饱读诗书,明白王旦的良苦用心——按照宋朝公务人员提拔规定,没有基层工作经历者,没戏!
果然,韩公在基层锻炼几年,就被提拔到中书省担任要职。
试想,如果王旦当年开了“后门”,不仅韩公得不到提拔,王旦自己也会落下干预人事的把柄,尽毁一世英名。
小贴士:
●接受请托前,问自己两个问题:前途重要,还是“钱途”重要?工作重要,还是人情重要?
●做一个减法:用工作产生的长远收益(如累计工资、待遇、晋升空间等),减去请托带来的短期收益(如财物、美色等),算算谁更高?
●必要时,向领导或纪检部门寻求帮助,他们会帮你保持清醒。
第二招:分类处理
——按照目的和性质,请托可以被分为很多种类。针对不同种类,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就能妥善处理请托。
案例:交巡警拒收贿赂,公正执法受赞誉
2011年10月18日上午9点,交巡警刘畅处理了一起交通事故。
刘畅从事故现场返回办公室时,一名男子尾随而入。
此人姓路,是这次事故的当事人之一。
“今天的事,请警官多多关照。”进门后,路某递过来2000元钱——他是外地人,由于害怕刘畅偏袒本地人,于是想套交情。
刘畅没有收钱。他微笑着说:“今天的事,我们会依法公正处理。这些钱请你收回去。”
路某坚持要刘畅接受。
刘畅仍然微笑着说:“那我告诉你,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哟!”
话说到这里,路某只得将钱收起来。
随后,刘畅和同事依法对事故进行了处理。
“刘警官没骗人!”路某最后心服口服。
小贴士:
●如果请托者的要求违背法纪,你不但不能接受,还应该向请托者晓以利害,让对方知道:你受贿违法,他行贿也一样。
●如果请托者的要求合情合理,而且又是你分内工作,就按照规定给予办理,但一定不能接受“谢礼”。
●如果请托者的要求合情合理,却在你职责之外,可以帮助联系相关部门给予解决。
第三招:建章立制
——对相关部门而言,要遏制请托之风,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因为,制度才是杜绝请托的最强大武器。
案例:洪武大帝善立法,“严刑”之下请托绝
明太祖朱元璋向来痛恨请托贿赂之风。为此,他在《大明律·刑律》中特设“杂犯·嘱托公事(即请托)”一栏,对请托双方制订了严格的惩罚细则——“凡官吏诸色人等,曲法嘱托公事者,笞五十。但嘱即坐。当该官吏听从者,与同罪;不从者,不坐。若事已施行者,杖一百。所枉罪重者,官吏以故出入人罪论。若为他人及亲属嘱托者,减官吏罪三等……若受脏者,并计赃,以枉法论。”
严惩请托双方的同时,朱元璋也大力奖赏拒绝请托的官员——“若官吏不避监临势要,将嘱托公事实迹,即赴上司首告者,升一等”。
奖惩分明之间,洪武朝成为明朝请托之风最弱的时期。
小贴士:
●在单位内部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晰接受不良请托、收受“谢礼”的惩罚尺度,将执行结果定期上报给组织、纪检部门,形成联动机制。
●成立民主监督机构,接受外部监督,对容易成为请托目标的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督。
●针对拒绝请托的行为,建立相关奖励机制,并纳入公务人员考核,作为其待遇和晋升的参考指标。
不久前,上海东方卫视“东方直播室”节目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主人公名叫刘献炜,曾考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某机关工作。但一年后,他不顾家人反对,辞职离开机关,转而开起了鲜菜店。
扔掉“铁饭碗”去卖菜,是什么让刘献炜如此坚决?
“亲戚朋友老来托我办事。不办就会得罪人,可我又没那么大能力办。”刘献炜的答案让人嗟叹——亲朋的请托,竟成为他辞职的一大缘由!
何谓“请托”?通俗点说,就是托关系、走后门。
“有熟人找你走后门吗?”有机构做过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公务人员中,有一大半的人回答“是”。
正所谓“衙门有人好办事”。手握公共权力的官员,自古以来就是请托的重点目标人群。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应对请托,就成为广大公务人员的一项职业素养。
“请托三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欲正确应对请托,就要先弄明白关于请托的几个问题。
第一问:请托的本质究竟是啥?
当局者迷:“金凤凰”的烦恼
李华出生在渝东某县农村。2008年,她进入当地县级机关工作,成了乡亲们心中的“金凤凰”。
可是,烦恼也紧随而来。
“你表妹要毕业了,想在城里找工作。”
“我有个朋友想包工程,你帮忙找找门路。”
“你认识工商局的人吗?你叔叔想申请一个工商执照。”
…………
李华开始频繁接到亲戚的电话,内容大同小异——托她办事。
“这些事都在我能力之外,有的还违反纪律。”对此,李华很郁闷。为躲避请托,她被迫采取消极战术——凡是亲戚的电话,一概不接;逢年过节,也不回家。
旁观者清:肖华智,重庆某媒体主编
“请托在我国古已有之。在这种行为背后,是我国根深蒂固的人情文化。这种文化发端于儒家思想,倡导与人为善、和睦亲近的行为之道,谓之‘人情’。但是,当这种文化进入官场,就逐渐被功利主义绑架,衍生出一种权力寻租手段——请托。”
旁白:既然是为了功利,请托出现时,行贿送礼也就常常如影随形。对干部而言,风险也随之而来。
第二问:接受请托,是可图之利,还是潜在之险?
当局者迷:被“义气”拉下水的干部
被捕前,夏志凌的职务是湖南省道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讲义气的人。
担任道县交通局局长时,夏志凌掌管全县乡村公路和部分桥梁的工程招标。大权在握,找他走后门的人也多了起来。
周某和夏志凌是老相识。2003年,周某邀约夏志凌的司机何某,一起找到夏志凌,希望承接一些工程项目。
面对请托,夏志凌没有拒绝。2003年至2008年,他帮助周某、何某承揽了总价约800万元的工程,并从中收受财物“谢礼”。
在担任县交通局局长、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期间,夏志凌多次接受请托,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累计收受贿赂达20多万元。
2009年12月,夏志凌因涉嫌受贿被捕。
旁观者清:王健,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整个社会而言,官场请托尤其是有偿请托会严重侵蚀公共权力,危害社会公正;对公务人员而言,如果贪图小利接受请托,就意味着收受了一枚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旁白:接受请托有风险,可为啥有不少干部抱怨:拒绝请托,真的好难。
第三问:拒绝请托为何那么难?
当局者迷:拒领导亲属请托,年轻干部被边缘化
2009年,杨亮大学毕业,进入川西某市经济主管部门工作。三年后,杨亮当了科长。
作为核心科室“一把手”,杨亮掌握着一些项目的经费审批权。
一天,一位下属事业单位的职工找到杨亮。
“我有个项目,想申请3000元经费,跟你们领导说过了。”来人笑道——他和杨亮单位的领导是亲戚。
“怎么办?”杨亮心中一紧——这个事业单位并不符合项目申请条件,可领导的关系……
“我不能辜负组织信任!”杨亮最终没有同意。
不久,单位召开职工大会。
“杨亮同志学历高,适合从事研究工作……”领导宣布,将杨亮调到一个冷门科室。
在随后的工作中,不管杨亮怎么努力,领导均视而不见。
旁观者清:杨忠银,甘肃省华池县县委调研督查室干部
“在社会生活中,人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体,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交往。公务人员也不能例外,他们不仅要处理好周围左右的关系,而且还要处理好同上下级和内外部的关系。实践证明,公务人员如果‘人缘’好,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拥护,工作就会锦上添花。反之,则可能影响正常工作。而这也是对干部能力的一种考验。”
旁白:面对请托,有的干部受缚于人际关系不好拒绝,结果好了“人缘”,却触犯了党纪国法;也有干部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强硬拒绝,结果伤了亲情友情同事情,甚至影响正常工作……上述种种,都是应对方式不得当所致。
拒绝请托是一门艺术
面对请托,公务人员如何做才既不违反原则,又能照顾亲朋面子,做到公私双赢?
第一招:擦亮“心眼”
——妥善应对请托,首先得保持头脑清醒。要做到这一点,公务人员应该先算算“收支账”。算清了“收”和“支”,在面对请托时才能既不为人情世俗所迷,也不为声色犬马所惑。
案例:老宰相心明如镜,拒请托呵护女婿
公元1009年的一天,北宋都城开封。 宰相王旦上完朝回家,迎面遇上女儿爰央。
“爹……”爰央做撒娇状,“我老公韩公考上了公务人员,却被吏部分配到边远州郡,你给想想办法!”
“我不插手,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王旦笑道。
闻悉此事,韩公不怒反喜。
“岳父真是爱护我哟!”韩公饱读诗书,明白王旦的良苦用心——按照宋朝公务人员提拔规定,没有基层工作经历者,没戏!
果然,韩公在基层锻炼几年,就被提拔到中书省担任要职。
试想,如果王旦当年开了“后门”,不仅韩公得不到提拔,王旦自己也会落下干预人事的把柄,尽毁一世英名。
小贴士:
●接受请托前,问自己两个问题:前途重要,还是“钱途”重要?工作重要,还是人情重要?
●做一个减法:用工作产生的长远收益(如累计工资、待遇、晋升空间等),减去请托带来的短期收益(如财物、美色等),算算谁更高?
●必要时,向领导或纪检部门寻求帮助,他们会帮你保持清醒。
第二招:分类处理
——按照目的和性质,请托可以被分为很多种类。针对不同种类,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就能妥善处理请托。
案例:交巡警拒收贿赂,公正执法受赞誉
2011年10月18日上午9点,交巡警刘畅处理了一起交通事故。
刘畅从事故现场返回办公室时,一名男子尾随而入。
此人姓路,是这次事故的当事人之一。
“今天的事,请警官多多关照。”进门后,路某递过来2000元钱——他是外地人,由于害怕刘畅偏袒本地人,于是想套交情。
刘畅没有收钱。他微笑着说:“今天的事,我们会依法公正处理。这些钱请你收回去。”
路某坚持要刘畅接受。
刘畅仍然微笑着说:“那我告诉你,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哟!”
话说到这里,路某只得将钱收起来。
随后,刘畅和同事依法对事故进行了处理。
“刘警官没骗人!”路某最后心服口服。
小贴士:
●如果请托者的要求违背法纪,你不但不能接受,还应该向请托者晓以利害,让对方知道:你受贿违法,他行贿也一样。
●如果请托者的要求合情合理,而且又是你分内工作,就按照规定给予办理,但一定不能接受“谢礼”。
●如果请托者的要求合情合理,却在你职责之外,可以帮助联系相关部门给予解决。
第三招:建章立制
——对相关部门而言,要遏制请托之风,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因为,制度才是杜绝请托的最强大武器。
案例:洪武大帝善立法,“严刑”之下请托绝
明太祖朱元璋向来痛恨请托贿赂之风。为此,他在《大明律·刑律》中特设“杂犯·嘱托公事(即请托)”一栏,对请托双方制订了严格的惩罚细则——“凡官吏诸色人等,曲法嘱托公事者,笞五十。但嘱即坐。当该官吏听从者,与同罪;不从者,不坐。若事已施行者,杖一百。所枉罪重者,官吏以故出入人罪论。若为他人及亲属嘱托者,减官吏罪三等……若受脏者,并计赃,以枉法论。”
严惩请托双方的同时,朱元璋也大力奖赏拒绝请托的官员——“若官吏不避监临势要,将嘱托公事实迹,即赴上司首告者,升一等”。
奖惩分明之间,洪武朝成为明朝请托之风最弱的时期。
小贴士:
●在单位内部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晰接受不良请托、收受“谢礼”的惩罚尺度,将执行结果定期上报给组织、纪检部门,形成联动机制。
●成立民主监督机构,接受外部监督,对容易成为请托目标的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督。
●针对拒绝请托的行为,建立相关奖励机制,并纳入公务人员考核,作为其待遇和晋升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