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4月8日下午,老河口市教育局六楼报告厅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100多名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市直学校校长、政教主任,面对巨幅雷锋像,叩问心灵、深刻反省,诵读雷锋日记,聆听模范报告、观看事迹报道,对标先进,弘扬雷锋精神这一先进文化的表征、精神文明的同义语。以传承雷锋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该局组织开展的这次道德讲堂活动,还安排了学唱歌曲《雷锋日记》,向雷锋精神鞠躬致敬,交流心得体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8日下午,老河口市教育局六楼报告厅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100多名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市直学校校长、政教主任,面对巨幅雷锋像,叩问心灵、深刻反省,诵读雷锋日记,聆听模范报告、观看事迹报道,对标先进,弘扬雷锋精神这一先进文化的表征、精神文明的同义语。以传承雷锋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该局组织开展的这次道德讲堂活动,还安排了学唱歌曲《雷锋日记》,向雷锋精神鞠躬致敬,交流心得体会,观看歌曲视频《把幸福给你》,倾听领导点评等环节,引领全体人员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钉子”精神,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螺丝钉”的精神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
(老河口市教育局 韩 鹏)
其他文献
有人说,美国人“喜欢”打官司。这种说法多少带点偏见,至少是对美国社会的了解不够。 美国的官司很多,大至恐怖攻击、杀人越货,小到粗言相向、口角纷争。官司多,并不意味着出于“喜欢”。生活在美国的人,惹上官司的机会是有的,不过,你也放心了,如果你遵守法律,一定不会惹上重大的官司,很不幸地,小官司也许还是会找上门的。其实,没有人“喜欢”互相控告、打官司,那是劳民伤财的事。但是,当人与人之间出现摩擦,发生
高尔基的《童年》中,“我”的家在不断迁移,日子日益窘迫、悲惨。童年动荡不安,最终“我”被逼从家走入“人间”,结束童年的生活。 “我”的第一个家在幽暗的小屋里,在这里,“我”有过和父亲母亲在一起的短暂的幸福时光。随着父亲的去世,这个家就不复存在了。之后,“我”和妈妈、外祖母坐上船去往尼日尼外祖父的家。 “我”的第二个家就是外祖父的家,这个家经历了四次迁移解体。家的空间不断减小,家的人数也在减少。
“抽屉原理”是很抽象的概念,人教版教材把“抽屉原理”作为数学广角内容放在六年级下册,让学生去理解、应用,对于学生、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这是一道抽屉原理最典型的事实性命题。如何引导学生去质疑、验证、择优、建模呢?我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引发质疑,理解题意 理解题意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能力。它是研究问题的前提和
今天,在这座城市 我带着乡亲的嘱托 登上了人生最骄傲的高度 36楼。比李白的百尺危楼高 出许多米 我登高的动机,不是为了 像有身份人那样高瞻远瞩 更不似李白有摘星揽月的冲动 主要为了从窗子探出头去, 用眼光 丈量一下都市滚滚红尘 与山村古朴民风之间的 精确落差 回去把考察结果以最小的失误 详尽描述给我那些 只在电视上见过这座城市的 山民 当街道的车流山洪一般 将
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九七七年“文革”后恢复高考一眨眼竟然过去整整四十个年头了,我永远不会忘记四十年前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们十几个知识青年顶风冒雪,饥寒交迫,星夜赶路,翻山赶考的情景。 那是一九七七年的冬天,天格外冷。在我们青年点当中,有一个瘦小俊俏的姑娘叫小瑛子。小瑛子自幼聪颖,在学校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的家境不好,父亲是个搬运工人,有一次从十几米高的跳板上摔下来造成了下肢瘫痪,
提起四十年前《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哥德巴赫猜想》、《小木屋》、《船长》等报告文学,不少国人记忆犹新。《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总主编王蒙说:这些作品,在当时成为“扭转乾坤、拨乱反正的一支力量,成为唤醒郁闷无奈的国人的一串春雷”。 在2018年春节期间,笔者采访了原《人民文学》编辑周明先生。他儒雅风趣地道出了当年发出“一串春雷”的详细经过。一 现年八十三岁的周明依然身材伟岸。他1
密苏里的秋天很美,皓天丽日,火红、璨黄或黄绿斑驳的叶色绚丽了视线,同来访学者皆雀跃,留影、微信。然而,“去国怀乡”之思蓦地从心头涌起。岳麓山枫叶经霜后当层林尽染、花团锦簇般静静伫立在湘江畔了,爱晚亭前拾级而上的游人也该如织了,“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故乡的秋。 “去国怀乡”,是漂泊异乡的游子之思。“去国”,一指离开祖国,《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若兄弟宗族犹存,则反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朋友被奉为五伦之一。友情,成为历久弥新的话题。如果无私的友谊对成功者多有助益,甚至是促成成功者的关键因素,那么,这就不仅仅是友谊,而可以说是恩谊了,成功者将终生感铭。悉察中外,试观古今,此类事例多多,兹以中国近现代三位著名人士为例以为佐证。 胡适:好友助成留学梦 胡适(1891—1962)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1916年,他在美国留学时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1917年在
冯端:祖籍浙江绍兴,1923 年生于江苏苏州。物理学界泰斗、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晶体缺陷、结构相变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并以金属物理与凝聚态物理的科学著作闻名于世。曾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科协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物理学进展》主编等职
午后有风,秋风乍起。街边的银后槭,叶子边缘已经枯黄,看上去一副憔悴的样子。而亭亭玉立的树干,光滑洁净,令人想起深闺中莺声燕语的女子。庭院深深,那深深老宅中的清丽佳人,在“萧萧送雁群”的秋风里,往往愁肠百结。秋风有多长,她们的心事就有多重;心事有多重,愁绪就有多深。出门前,山友宫穗发短信说,刚刚打完吊瓶,不能跟你去爬山了。天发凉,宫穗发热。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就像街边的树,风姿绰约,却难敌萧瑟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