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既为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计算机的教学既要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传统的中职学校计算机“面面俱到”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我们要逐步建立以“轻理论、重实训、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因此,中职计算机在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专业改革 计算机教学 实训
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迅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日益更新的形势下,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显得特别重要。社会上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多,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情况,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从如何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点改革设想。
一、细化专业,改革目标
细观社会,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经过调查,结合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计算机技术人员十分看好。去年,笔者学校组织教师到宁国职高去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和了解,宁国职高在计算机专业采用学生选择导师制,当时也只是在试验。学校把计算机专业分为几个方向,比如办公自动化、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等。这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方向进行学习。但在一年级不适合进行方向选择,应结合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特点,在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程,然后到二年级进行专业方向训练。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把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确定以下四个培养方向:计算机网络和维护;平面设计及多媒体技术;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
二、结合专业方向,完善课程设置标准
长期以来,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中职课程体系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如: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等等。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由于现在中职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应根据各专业方向的要求,选择利于学生专业方向发展的课程进行教学。应大胆舍弃 “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Flash动画设计》、《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等等一些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在2012年,我们申报了滁州市市级教科研课题《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研究》,现已结题,我们已完整的设置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标准,实训计划,我想只有这样,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技能。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产学合作“零距离”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
产学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新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把行业准入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实训计划。产学合作引发教学改革,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重组、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变革,充分利用教室、实训室、企业实习场所进行有机结合,目的是与企业人才规格接轨,与劳动就业接轨。首先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其次,实训教学与工程技术应用对接,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性,即动手能力,只有有效的把实训教学与实际工程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提升学生的实际水平。最后,还要实现实习场所,素质培养与企业要求对接。学校需加强同企业的合作,把课延伸到企业。利用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能动因素和核心力量。努力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理论讲解深入浅出,操作演示正确无误,实践管理高效有序”。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们应以此为目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苦练教学基本功,争取个个成为名副其实“双师型”教师。多名教师利用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教室也实行教学实习。我感觉学校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加强,这样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机会。学校还应该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进修、有计划地选送部分教师参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企业生产劳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克服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所面临的掌握新技术的瓶颈,下大力加强计算机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实习,了解和参与任务完成的全过程,增加实践经验。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维护的任课教师应到具体的网络公司参与组网、管网实践。
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机制,完善学生评价制度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产学合作“零距离”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产学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新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把行业准入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实训计划。产学合作引发教学改革,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重组、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变革,充分利用教室、实训室、企业实习场所进行有机结合,目的是与企业人才规格接轨,与劳动就业接轨。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但也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首先,我们可以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因人施考。根据平时对学生的掌握,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教师可以从依据学生的意愿,分多种考核方式区分对等不同学生。其次,也可以让学生结合专业学科课程的特点,可以选择纯操作或纯理论的方式区分对待学生。还有,就是多组织学生技能竞赛,比如:在学校的学科竞赛中获奖,可直接作为考核成绩。或者参加县、市、省等各级各类比赛均可作为考核成绩。这樣就更大的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而不能一味的为了某门课程而去抹杀学生的成长。
总之,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中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才能更好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妙霞 《试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关键词:专业改革 计算机教学 实训
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迅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日益更新的形势下,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显得特别重要。社会上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多,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情况,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从如何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点改革设想。
一、细化专业,改革目标
细观社会,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经过调查,结合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计算机技术人员十分看好。去年,笔者学校组织教师到宁国职高去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和了解,宁国职高在计算机专业采用学生选择导师制,当时也只是在试验。学校把计算机专业分为几个方向,比如办公自动化、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等。这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方向进行学习。但在一年级不适合进行方向选择,应结合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特点,在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程,然后到二年级进行专业方向训练。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把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确定以下四个培养方向:计算机网络和维护;平面设计及多媒体技术;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
二、结合专业方向,完善课程设置标准
长期以来,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中职课程体系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如: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等等。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由于现在中职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应根据各专业方向的要求,选择利于学生专业方向发展的课程进行教学。应大胆舍弃 “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Flash动画设计》、《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等等一些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在2012年,我们申报了滁州市市级教科研课题《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研究》,现已结题,我们已完整的设置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标准,实训计划,我想只有这样,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技能。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产学合作“零距离”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
产学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新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把行业准入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实训计划。产学合作引发教学改革,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重组、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变革,充分利用教室、实训室、企业实习场所进行有机结合,目的是与企业人才规格接轨,与劳动就业接轨。首先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其次,实训教学与工程技术应用对接,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性,即动手能力,只有有效的把实训教学与实际工程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提升学生的实际水平。最后,还要实现实习场所,素质培养与企业要求对接。学校需加强同企业的合作,把课延伸到企业。利用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能动因素和核心力量。努力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理论讲解深入浅出,操作演示正确无误,实践管理高效有序”。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们应以此为目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苦练教学基本功,争取个个成为名副其实“双师型”教师。多名教师利用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教室也实行教学实习。我感觉学校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加强,这样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机会。学校还应该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进修、有计划地选送部分教师参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企业生产劳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克服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所面临的掌握新技术的瓶颈,下大力加强计算机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实习,了解和参与任务完成的全过程,增加实践经验。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维护的任课教师应到具体的网络公司参与组网、管网实践。
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机制,完善学生评价制度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产学合作“零距离”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产学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新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把行业准入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实训计划。产学合作引发教学改革,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重组、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变革,充分利用教室、实训室、企业实习场所进行有机结合,目的是与企业人才规格接轨,与劳动就业接轨。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但也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首先,我们可以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因人施考。根据平时对学生的掌握,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教师可以从依据学生的意愿,分多种考核方式区分对等不同学生。其次,也可以让学生结合专业学科课程的特点,可以选择纯操作或纯理论的方式区分对待学生。还有,就是多组织学生技能竞赛,比如:在学校的学科竞赛中获奖,可直接作为考核成绩。或者参加县、市、省等各级各类比赛均可作为考核成绩。这樣就更大的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而不能一味的为了某门课程而去抹杀学生的成长。
总之,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中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才能更好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妙霞 《试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