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孤立、机械和被动的浅层学习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阶思维视角下的课堂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将知识联系起来,发散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这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应设计情境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应用性思维能力;设计开放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拓展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用问题激发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阶思维;核心素养;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063-02
引 言
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1]。教师应深入探究如何利用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三自教育”,体现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的教育理念。
一、设计情境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应用性思维
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应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现数学学科的价值[2]。
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复习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前的视频,让学生根据关键信息猜测主人公是谁,进而呈现诗词,让学生通过列方程的方式,算出周瑜去世时的年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才两位数。
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
哪位学子算得快,多少年华属周瑜。
教师引入视频,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结合诗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乐于探索。在本题中,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能够正确解读诗句,并根据诗句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分析关键句“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找到等量关系,将年龄的个位数字设为未知数,从而将等量关系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后,学生根据诗句中“而立之年”进行筛选,将不符合条件的根舍去。
解:设周瑜逝世时的年龄的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x-3,由题意得:10(x-3)+x=x2,解得:x1=5,x2=6.
当x=5时,周瑜的年龄为25岁,非而立之年,不合题意,舍去;当x=6时,周瑜年龄为36岁,完全符合题意。
答:周瑜去世的年龄为36岁。
由此可见,在课堂上设计情境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数学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从而在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应用性思维[3]。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不充足、没用标准答案或者有多个答案的问题。高阶思维是将收敛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融合、交替的过程,而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存在很多可能性,能够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4]。学生在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时候,能够发散思维,从而形成高阶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一系列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学习方式,开展多维度、多方位的思维活动,形成创新思维。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具有灵活性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5]。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开放性问题与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尊重每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火花,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和培养。教师可以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者多个知识点让学生设计题目,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例如,学生可以将题目设置在生活化情境中,将身边的人物都编写进题目里。在此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是“导演”,有确定“角色”的权利和自由。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充分被点燃,课堂顿时生动了起来。学生还可以设计非情境化题目,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時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巩固线上学习效果,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时事设计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并解答题目。学生设计的题目十分新颖,反映了他们的智慧与严密的思考过程。
例如,我校一位八年级学生设计了如下题目:在居家学习期间,本人闲来无事,便打开线上商城浏览商品,在某品牌看到了一双心仪的鞋子。正赶上线上商城开展优惠促销活动,原价400元的鞋子经过两次降价后,最终价格为324元。本人便趁着优惠买下了这双鞋。请问,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注: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
又如,我校另一位八年级学生设计了如下题目:有一种小虫名为X,是绿色的。变异的X是黄色的。黄色的X可以让周围的绿色的X变异成黄色。经实验得出,每个黄色X可以让若干绿色的X变异成黄色,每次变异的X数量固定。设初始有一个X为黄色,为经过2轮变异后,有43个X呈黄色。问每次变异的X有多少个?
A.4 B.5 C.6 D.7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鼓励并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将自身创新思维融入题目中,展现较高的思维能力与技巧[6]。 三、设计拓展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拓展性问题,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还能体现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7]。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轴、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引导学生,让学生将数形互化,提升其数学抽象素养和直观想象素养;利用统计图表让统计数据更加直观,从而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易懂,培养学生的數据分析能力;在解决方程时,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四、用问题激发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深度学习强调以内在需求、自身兴趣来驱动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享受学习,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和运用,批评性地看待新知识,从而具备理解复杂概念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批评思考的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并进行发散和运用。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不能局限在知识本身,而应围绕“为什么”“怎么得出的”“如何运用”进行拓展,将其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应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以从什么角度证明?可以利用几何知识吗?可以利用代数知识吗?如果把相似三角形的这个性质进行拓展,是否可以将其延伸到相似图形的周长比和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如何在此过程中渗透类比思想和归纳思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课堂智慧,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元认知能力等高阶思维,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所学知识,使学生抓住知识的核心内涵,构建知识网络,实现深入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结 语
综上所述,高阶思维是高层次认知层面上的心智活动和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如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领会知识并形成记忆,并将知识运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在高阶思维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结合层次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质疑性等特点设计课堂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宝斌.基于“问题链”,发展高阶思维: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12):71-75.
[2]王弟成.引导探究,强调思想:对《椭圆的几何性质》一课的点评[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12):11-16.
[3]马玉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85-86.
[4]张浩,吴秀娟,王静.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51-55.
[5]俞丽萍.基于变构模型的深度学习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38-41.
[6]俞正强.在数学技能与数学思想之间:以“角的度量”为例[J].中国教师,2015,4(10):40-43.
[7]黄小燕.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04):168-173.
作者简介:孟璐璐(1993.7—),女,山东聊城人,研究生学历。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阶思维;核心素养;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063-02
引 言
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1]。教师应深入探究如何利用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三自教育”,体现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的教育理念。
一、设计情境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应用性思维
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应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现数学学科的价值[2]。
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复习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前的视频,让学生根据关键信息猜测主人公是谁,进而呈现诗词,让学生通过列方程的方式,算出周瑜去世时的年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才两位数。
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
哪位学子算得快,多少年华属周瑜。
教师引入视频,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结合诗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乐于探索。在本题中,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能够正确解读诗句,并根据诗句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分析关键句“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找到等量关系,将年龄的个位数字设为未知数,从而将等量关系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后,学生根据诗句中“而立之年”进行筛选,将不符合条件的根舍去。
解:设周瑜逝世时的年龄的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x-3,由题意得:10(x-3)+x=x2,解得:x1=5,x2=6.
当x=5时,周瑜的年龄为25岁,非而立之年,不合题意,舍去;当x=6时,周瑜年龄为36岁,完全符合题意。
答:周瑜去世的年龄为36岁。
由此可见,在课堂上设计情境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数学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从而在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应用性思维[3]。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不充足、没用标准答案或者有多个答案的问题。高阶思维是将收敛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融合、交替的过程,而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存在很多可能性,能够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4]。学生在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时候,能够发散思维,从而形成高阶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一系列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学习方式,开展多维度、多方位的思维活动,形成创新思维。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具有灵活性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5]。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开放性问题与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尊重每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火花,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和培养。教师可以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者多个知识点让学生设计题目,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例如,学生可以将题目设置在生活化情境中,将身边的人物都编写进题目里。在此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是“导演”,有确定“角色”的权利和自由。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充分被点燃,课堂顿时生动了起来。学生还可以设计非情境化题目,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時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巩固线上学习效果,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时事设计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并解答题目。学生设计的题目十分新颖,反映了他们的智慧与严密的思考过程。
例如,我校一位八年级学生设计了如下题目:在居家学习期间,本人闲来无事,便打开线上商城浏览商品,在某品牌看到了一双心仪的鞋子。正赶上线上商城开展优惠促销活动,原价400元的鞋子经过两次降价后,最终价格为324元。本人便趁着优惠买下了这双鞋。请问,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注: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
又如,我校另一位八年级学生设计了如下题目:有一种小虫名为X,是绿色的。变异的X是黄色的。黄色的X可以让周围的绿色的X变异成黄色。经实验得出,每个黄色X可以让若干绿色的X变异成黄色,每次变异的X数量固定。设初始有一个X为黄色,为经过2轮变异后,有43个X呈黄色。问每次变异的X有多少个?
A.4 B.5 C.6 D.7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鼓励并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将自身创新思维融入题目中,展现较高的思维能力与技巧[6]。 三、设计拓展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拓展性问题,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还能体现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7]。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轴、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引导学生,让学生将数形互化,提升其数学抽象素养和直观想象素养;利用统计图表让统计数据更加直观,从而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易懂,培养学生的數据分析能力;在解决方程时,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四、用问题激发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深度学习强调以内在需求、自身兴趣来驱动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享受学习,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和运用,批评性地看待新知识,从而具备理解复杂概念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批评思考的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并进行发散和运用。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不能局限在知识本身,而应围绕“为什么”“怎么得出的”“如何运用”进行拓展,将其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应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以从什么角度证明?可以利用几何知识吗?可以利用代数知识吗?如果把相似三角形的这个性质进行拓展,是否可以将其延伸到相似图形的周长比和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如何在此过程中渗透类比思想和归纳思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课堂智慧,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元认知能力等高阶思维,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所学知识,使学生抓住知识的核心内涵,构建知识网络,实现深入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结 语
综上所述,高阶思维是高层次认知层面上的心智活动和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如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领会知识并形成记忆,并将知识运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在高阶思维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结合层次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质疑性等特点设计课堂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宝斌.基于“问题链”,发展高阶思维: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12):71-75.
[2]王弟成.引导探究,强调思想:对《椭圆的几何性质》一课的点评[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12):11-16.
[3]马玉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85-86.
[4]张浩,吴秀娟,王静.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51-55.
[5]俞丽萍.基于变构模型的深度学习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38-41.
[6]俞正强.在数学技能与数学思想之间:以“角的度量”为例[J].中国教师,2015,4(10):40-43.
[7]黄小燕.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04):168-173.
作者简介:孟璐璐(1993.7—),女,山东聊城人,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