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同时也是最长的一篇,在我国长篇叙事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地位。《孔雀东南飞》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出发点,揭示了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礼教的罪恶,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本文主要对《孔雀东南飞》中所讲述的悲剧故事进行剖析,并从社会、家庭以及人物性格等方面探究造成故事以悲剧收场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
一、《孔雀东南飞》的简单概述
《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其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其由353句诗,共计1755个字组成,同时也是我国最长的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主要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封建礼教进行了严厉批判。其所体现的思想内容深入严苛,故事情节悲怆丰满,人物形象立体且具有感染力,时刻震撼着广大学者以及读者的心灵。《孔雀东南飞》的叙事风格以简洁质朴为主,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较为突出,对我国的文学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其与《木兰诗》共称为“乐府双壁”。
二、《孔雀东南飞》中的悲剧故事概述
《孔雀东南飞》主观上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人感情真挚,尤其在结婚以后,两人相敬如宾,互敬互爱。但无奈,刘兰芝总不被焦母喜欢,焦母对其百般挑剔,甚至将其驱赶回家。而焦仲卿优柔寡断,迫于母亲的命令,其只能劝其妻子回家暂避。回家后的刘兰芝,又被哥哥逼迫改嫁。焦仲卿听闻后赶来,于是,两人相约黄泉,殉情而死。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两人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同时,在故事发生的年代,新时代的精神在刘兰芝身上也有所体现,其勇敢,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其又被封建的社会残留所影响,使其在超越自我的目标下又不能完全舍弃自我,爱情故事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故事发生时的社会悲剧。在《孔雀东南飞》所讲述的故事中,焦、刘两人同为无父之人,但两家掌权者一为焦母,一为刘兄,错综复杂的家庭环境成就了两人性格的完全不同,兩人的爱情最终走向悲剧,这同时也是错综复杂家庭环境下家庭悲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三、《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剖析
(一)社会根源
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为汉末建安年间,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理想为“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两人本可十分幸福恩爱的走下去,但封建礼教的压迫,却让他们的爱情最终夭折。汉末建安年间的婚姻程序,遵循着周代“六礼”的规定,且对结婚时的“聘礼”尤为注重。在此年代,婚姻关系基本均有父母决定,若儿媳并不能被婆婆喜爱,则其是很难在夫家正常生活的。尤其在封建社会其宗法制度较为严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深入人心,刘兰芝在嫁入焦家后并无子嗣,更加重了焦母对其的嫌弃以及厌恶程度。同时,故事发生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以及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刘兰芝身上不仅具有新时代的精神,同时其也被封建礼教所束缚,使其在争取自身幸福以及对抗婆婆的同时,也被封建礼教的内化而逼入窒息的角落,刘兰芝想忠于爱情,但又四面楚歌。所以,在此社会背景下,焦、刘两人只能选择共赴黄泉来祭奠彼此的爱情。
(二)家庭根源
焦仲卿无父,焦母掌管着家中大大小小的所有事务,对于焦仲卿而言,母亲是自己的经济支柱,在一定程度上更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同时,焦母为儿子的一切均想包办代替,其把儿子作为自己全部的寄托,这导致了焦仲卿对母亲的极度依赖,甚至可以说焦仲卿具有很强的“恋母情结”,其生性懦弱,缺乏主见。而同为无父的刘兰芝,家中掌权者为其兄长,刘母对刘兰芝的培养则是传统的淑女教育,并给与了女儿足够的空间以及宽容,这就练就了刘兰芝刚毅不屈而又有主见的个人性格。在焦家,刘兰芝通情达理,却又沉稳刚毅,其对婆婆心存敬重,却并不一味屈从,其自身个性并不能够被焦母所接受,因此,其遭受了焦母的迫害以及蔑视。但刘兰芝的性格并不能使其默默的忍受这一切,因此,在此家庭环境下,她一步一步反抗,在得不到丈夫的有效援救后,其又迫于兄长逼迫改嫁的无奈,而最终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方式。
(三)人物性格根源
由于家庭环境的缘故,焦仲卿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出了善良、无奈与悲哀。焦仲卿为焦家的长子,是母亲全部希望的寄托,同时,他与刘兰芝之间又是真心相爱。对于母亲与妻子的双重选择,他无可奈何,更无能为力。在封建礼教与自心约束的双重作用下,使其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又不能背叛与妻子的誓言。因此,其极力求解脱,表现出其性格中无奈与悲哀的一面。而刘兰芝是一个性格刚烈、倔强与坚强的女子,其不甘遭受婆婆的压迫,主动捍卫自己的尊严。正是这种倔强不屈服的性格也许正是焦母所不能忍受的,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焦母一贯的大家长尊严。焦母飞扬跋扈的性格更是导致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她无视刘兰芝的美德与两人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一意孤行,棒打鸳鸯。可以说刘兰芝的个性与焦母之间的性格是完全冲突的,其促进了故事悲剧的快速产生。
四、总结
《孔雀东南飞》中所呈现的时代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为焦、刘两人的爱情发展蒙上了悲剧的色彩。同时,故事中的家庭因素、主人公的性格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共同促成了主人公双双殉情的悲剧产生。可以说,故事的悲剧结局是在此社会背景下以及家庭环境下的必然结局。
参考文献:
[1]陈玉萍.试论《孔雀东南飞》的双重悲剧性根源——兼论焦母为何驱遣刘兰芝[J].池州学院学报,2007,21(4):82-85.
[2]周廷琴.《孔雀东南飞》若干问题分析——兼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悲剧原因[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2):162-162.
[3]吴彦.试析《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J].文学教育:中,2014(9):40-40.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
一、《孔雀东南飞》的简单概述
《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其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其由353句诗,共计1755个字组成,同时也是我国最长的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主要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封建礼教进行了严厉批判。其所体现的思想内容深入严苛,故事情节悲怆丰满,人物形象立体且具有感染力,时刻震撼着广大学者以及读者的心灵。《孔雀东南飞》的叙事风格以简洁质朴为主,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较为突出,对我国的文学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其与《木兰诗》共称为“乐府双壁”。
二、《孔雀东南飞》中的悲剧故事概述
《孔雀东南飞》主观上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人感情真挚,尤其在结婚以后,两人相敬如宾,互敬互爱。但无奈,刘兰芝总不被焦母喜欢,焦母对其百般挑剔,甚至将其驱赶回家。而焦仲卿优柔寡断,迫于母亲的命令,其只能劝其妻子回家暂避。回家后的刘兰芝,又被哥哥逼迫改嫁。焦仲卿听闻后赶来,于是,两人相约黄泉,殉情而死。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两人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同时,在故事发生的年代,新时代的精神在刘兰芝身上也有所体现,其勇敢,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其又被封建的社会残留所影响,使其在超越自我的目标下又不能完全舍弃自我,爱情故事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故事发生时的社会悲剧。在《孔雀东南飞》所讲述的故事中,焦、刘两人同为无父之人,但两家掌权者一为焦母,一为刘兄,错综复杂的家庭环境成就了两人性格的完全不同,兩人的爱情最终走向悲剧,这同时也是错综复杂家庭环境下家庭悲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三、《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剖析
(一)社会根源
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为汉末建安年间,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理想为“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两人本可十分幸福恩爱的走下去,但封建礼教的压迫,却让他们的爱情最终夭折。汉末建安年间的婚姻程序,遵循着周代“六礼”的规定,且对结婚时的“聘礼”尤为注重。在此年代,婚姻关系基本均有父母决定,若儿媳并不能被婆婆喜爱,则其是很难在夫家正常生活的。尤其在封建社会其宗法制度较为严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深入人心,刘兰芝在嫁入焦家后并无子嗣,更加重了焦母对其的嫌弃以及厌恶程度。同时,故事发生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以及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刘兰芝身上不仅具有新时代的精神,同时其也被封建礼教所束缚,使其在争取自身幸福以及对抗婆婆的同时,也被封建礼教的内化而逼入窒息的角落,刘兰芝想忠于爱情,但又四面楚歌。所以,在此社会背景下,焦、刘两人只能选择共赴黄泉来祭奠彼此的爱情。
(二)家庭根源
焦仲卿无父,焦母掌管着家中大大小小的所有事务,对于焦仲卿而言,母亲是自己的经济支柱,在一定程度上更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同时,焦母为儿子的一切均想包办代替,其把儿子作为自己全部的寄托,这导致了焦仲卿对母亲的极度依赖,甚至可以说焦仲卿具有很强的“恋母情结”,其生性懦弱,缺乏主见。而同为无父的刘兰芝,家中掌权者为其兄长,刘母对刘兰芝的培养则是传统的淑女教育,并给与了女儿足够的空间以及宽容,这就练就了刘兰芝刚毅不屈而又有主见的个人性格。在焦家,刘兰芝通情达理,却又沉稳刚毅,其对婆婆心存敬重,却并不一味屈从,其自身个性并不能够被焦母所接受,因此,其遭受了焦母的迫害以及蔑视。但刘兰芝的性格并不能使其默默的忍受这一切,因此,在此家庭环境下,她一步一步反抗,在得不到丈夫的有效援救后,其又迫于兄长逼迫改嫁的无奈,而最终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方式。
(三)人物性格根源
由于家庭环境的缘故,焦仲卿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出了善良、无奈与悲哀。焦仲卿为焦家的长子,是母亲全部希望的寄托,同时,他与刘兰芝之间又是真心相爱。对于母亲与妻子的双重选择,他无可奈何,更无能为力。在封建礼教与自心约束的双重作用下,使其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又不能背叛与妻子的誓言。因此,其极力求解脱,表现出其性格中无奈与悲哀的一面。而刘兰芝是一个性格刚烈、倔强与坚强的女子,其不甘遭受婆婆的压迫,主动捍卫自己的尊严。正是这种倔强不屈服的性格也许正是焦母所不能忍受的,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焦母一贯的大家长尊严。焦母飞扬跋扈的性格更是导致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她无视刘兰芝的美德与两人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一意孤行,棒打鸳鸯。可以说刘兰芝的个性与焦母之间的性格是完全冲突的,其促进了故事悲剧的快速产生。
四、总结
《孔雀东南飞》中所呈现的时代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为焦、刘两人的爱情发展蒙上了悲剧的色彩。同时,故事中的家庭因素、主人公的性格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共同促成了主人公双双殉情的悲剧产生。可以说,故事的悲剧结局是在此社会背景下以及家庭环境下的必然结局。
参考文献:
[1]陈玉萍.试论《孔雀东南飞》的双重悲剧性根源——兼论焦母为何驱遣刘兰芝[J].池州学院学报,2007,21(4):82-85.
[2]周廷琴.《孔雀东南飞》若干问题分析——兼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悲剧原因[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2):162-162.
[3]吴彦.试析《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J].文学教育:中,2014(9):40-40.